國際產業鏈戰爭和大學生就業有什麼關係?我想大多數人答不上來。那麼,我告訴所有讀者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大學擴招這麼多大學生的時候,我們是怎麼想的呢?當初我們國家大學生的比例嚴重低於歐美,所以我們就誤以為,培養更多的大學生之後,我們的經濟會更好更快地發展。我們哪裡想過這個問題:美國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大學生?而中國培育出這麼多優秀大學生為什麼失業?難道是我們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夠?難道是我們的同學不夠用功?難道是我們同學專業不對口?
我剛才講的幾句話都是媒體所給出的解釋。這些解釋都是錯誤的。事實上,既不是我們中國學生不用功,也不是我們專業不對口。首先,我想談一談專業不對口,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特別可笑!我在美國不少的頂尖大學執教過,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過不少課,我教了這麼多的學校,從來沒見過哪個學校是專業對口的。既然美國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我們中國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有什麼錯呢?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特點是什麼,本科教育的特點就是專業不對口。為什麼呢,因為本科階段是通才教育而不是專科教育。什麼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說美國大學生和我們大學生一樣,要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學、哲學……這些學問跟就業的關係都不大,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質。
那麼請讀者繼續思考,產業鏈跟我們大學生就業難有什麼關係?兩者之間有著重大而直接的關係。在整條產業鏈「6+1」的模式裡,「1」是什麼?「1」是製造,是血淋淋的製造業;還有「6」,「6」就是從產品設計到終端零售這6大軟環節,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6」而不是「1」。舉個例子來講,在工廠裡,從董事長到大門口的保安,可能不需要一個大學生。為什麼?因為生產製造環節沒有必要僱用大學生。那麼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什麼呢?那就是產業鏈裡面6大軟環節,包括產品設計、原料採購、訂單處理、物流運輸、批發經營、終端零售。
那麼,今天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產業結構?我們是一個以「1」為主而不是一個以「6」為主的產業結構。這個產業結構本身造成了大學生的失業問題。我國的產業現狀不足以支持這麼高的大學生比例,這就是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那麼為什麼美國需要這麼多的大學生呢?因為美國所掌握的就是產業鏈裡面最有價值的6個環節。它要通過大學生的通才教育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但是有一點是我們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們甚至不理解國際產業的分工當中我們國家是處於何種的劣勢地位。
所謂劣勢,就是以製造業為主的中國,它產生了諸多的後遺症,讀者應該已經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們很多的大學生,畢業之後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過了又失業了,再考博士生。所以,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覺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費嗎?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