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個月圓日,寓意著團圓、美滿的元宵節標示著新年結束,美好的一年正待啟航!
「金虎歸山樂送舊歲,玉兔臨門喜迎新春」,揮別壬寅金虎,在世界局勢瞬息萬變中,人們迎來了期盼「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玉兔癸卯年。很快的,新年第一個月圓日,寓意著團圓、美滿的黃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即將來臨,標示著年節結束,美好的一年正待啟航!
元宵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慶之一,起源最早可以上溯至秦漢時代,家家戶戶拜祖先、吃元宵(湯圓),民間張燈結綵,有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龍舞獅等應景活動,十分熱鬧。
元宵節最重要的食俗,就是和家人團圓一起吃湯圓。
說到元宵節最重要的食俗,當然就是和家人團圓一起吃湯圓了,瞭解關於湯圓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飲食文化,以及其他元宵節傳統食俗,一窺古人的養生智慧和習俗傳承,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景仰和自豪。
走過歷史 湯圓的前世今生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唐代鄭望之《膳夫錄》中記載:「汴中節食,上元油錘。」南北朝時已有油錘,是在米粥或豆粥上澆淋肉汁,用來祭祀。根據古書記載,唐朝油錘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亦有「油畫明珠」美名。
唐代元宵節也吃「麵蠶」,在呂原明《歲時雜記》中說:「京人以綠豆粉為蝌蚪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撚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
南宋出現的「乳糖圓子」,推估是有餡湯圓的前身。宋代明州以白糖、黑芝麻、豬油做成餡,下鍋時先沉後浮,名為「浮元子」。「湯」是熱水之意,後來逐漸稱作湯團、湯圓。
明代時就稱呼這種糯米糰子為「元宵」,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精心特製的「八寶元宵」,堪稱當時的創意美食,讓元宵更添風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