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以湯圓為代表,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冬至」是華人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每年陽曆12月21或22日,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直射南迴歸線時,即為「冬至」。
「冬至」適逢秋收之後,農事告成,新穀入倉,諸事豐饒之時,人們感恩懷謝的禮俗特別活躍,因此,「冬至」這天也成為了祭祖、祀天的重要日子。
冬至大如年
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測得日影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即現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並將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所以,「冬至」最初並非節日,而是一年的開始,可說是古代的新年,因此,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西漢時制定新曆法——太初曆,改變了新年的起始日期,「冬至」變成了十一月中的節氣,這一天成了僅次於新年的大節日——冬至節。「冬至」這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朝廷上下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好友們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度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這天則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們在這一天則要向父母尊長們祭拜。
冬至習俗
相較於官府的祭祀活動,民間百姓們歡度「冬至」的方式多以應時應景的活動為主,如:吃湯圓、糍粑、水餃等,不僅豐富多元,也表達出人們迎接希望及感恩惜福的美好心意。
1、吃湯圓
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以湯圓為代表,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冬至祭祖之後,全家團聚吃湯圓,稱作「添歲」,就是迎新年了,所以俗諺說:「吃了湯圓長一歲。」而湯圓圓形的狀貌,象徵天與太陽,好像冬至的陽光——冬至到,陽氣也生了。
2、吃糍粑
按照福州一帶的傳統,「冬至」這天會吃糍粑,這是將糯米以及大米磨成米糊,之後搓成圓球狀,然後放進熱水煮熟,再裹上用芝麻、白糖、花生磨成的粉。圓圓的糍粑,不僅凝聚全家人向心力,也象徵著家人團圓的意義。
3、吃水餃
「冬至」這天,在中國北方向來有吃餃子的習俗,俗稱「安耳朵」。相傳,漢朝名醫張仲景看到很多窮人在臘月時耳朵被凍爛了,就把藥材和羊肉拿來一起煮,撈出來後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餃子給人們吃,人們吃後,頓覺兩耳發暖,後來,民間也就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習俗」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