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逐漸變得乾燥。(圖片來源:Pexels)
立秋是什麼時候
2017年立秋時間:8月7日15:39:58,農曆2017年六月(大)十六。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秋」,像徵著要正式進入秋天,「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之後,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逐漸變得乾燥。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雖然說進入秋天,但目前氣候還是屬於炎熱的狀態,在這個夏秋之交的季節,大家還是要好好注意飲食及身體保健。
人們可以根據秋季特點來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並為越冬做準備。但是經過炎夏,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所以秋天養生可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
養生以肺為先
秋天開始,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進入秋天後,因為氣候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的症狀,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養肺先要寧心神
養肺第一點需要保持心情的愉快,不可感懷悲傷。就算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要積極地去想辦法解決。
心平氣和是養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緒變化表現最顯現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穩不僅增加肺的負擔,同時也會使身體裡的氣外泄,這與「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調養很重要。
起居有度適秋涼
秋季天高氣爽,應早臥早起,這樣有益於「秋收」。睡覺的時候要保護好胸背,人的五臟穴位都在背部,如果不慎被冷風入侵,會患中風。而且我們要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增減衣服,否則會影響身體對於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容易生病。
飲食滋陰潤燥
飲食最好以「滋養潤肺」為主,選擇對脾胃有益的食物,可食用銀耳、甘蔗、燕窩、阿膠、梨、芝麻、糯米、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時常脘腹脹滿、大便泄瀉,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偏涼,應先調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復後,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而蔬菜的部分,選擇新鮮汁多的,例如冬瓜、番茄等,水果選擇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例如西瓜、梨子、葡萄等。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虛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少辛多酸
辛辣發散之物容易瀉肺,酸味之物則能收斂肺氣,所以這時候的飲食要慢慢調整。要減少吃過於燥熱的食物,不宜進食煎炸類、羊肉、蔥、薑、辣椒等辛味食物,在飲食上也要「增酸」,可以多吃酸味蔬果。可以增強肝臟的功能。例如:檸檬、山楂、楊桃等,一方面生津止渴,另一方面對於高血壓,心肌梗塞的患者也有益處。
飲食以清淡為主
剛立秋後氣溫還較高,空氣濕度也大,人們在夏季常常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一下子不能承受,反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立秋之後,需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多食熟、溫軟、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多以蒸、煮、燉、燜為主,忌油炸、燒烤、煎等烹調方式,調養腸胃。秋季進補,也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比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山藥、扁豆、銀耳、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要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還能預防眼睛乾澀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飲食有養,貴在調配
總之,秋季養生應以「平衡膳食、辯證配膳」為原則,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最好的養生方略。
此外,立秋後,需要注意水分的補充,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丟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現為皮膚乾燥,口唇乾裂,咳嗽等。
靜坐利身心
秋季的氣溫到了後期沒有夏季的高,那麼這正是我們展開各種體育鍛練的好機會。但是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的負荷,儘量避免激烈運動。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運動的項目。
首先閉目靜坐,靜坐是一件很容易,很輕鬆自然的「休息行為」,毫無拘束嚴肅的心情。
第一步:身體不要動。
第二步:念頭不要動。
第三步:把「我」忘掉。即神氣相忘也。無我、無你、無他,什麼過去,現在、未來,身內身外統統沒有了。那時身內就是身外,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時間、空間也都桓定與凝結了。
「物我兩忘,心同太虛」就是這種心態。
還可將兩手搓熱,敷在眼部3秒,反覆做8次。堅持此功,不僅可以明目,且對肝、肺、心都有益處。
責任編輯: 心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