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啥意思?(圖片來源:Adobestock)
古代的中國社會,與今日相較看似簡陋,但或許是心性較為純樸的緣故,讓古人在大自然與生活中領悟到不少人生智慧。
其中「酒、色、財、氣」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佔了一定的比例,也是每個人所要面對的考驗。能夠看淡不執著,心性就會有所提昇;若過度重視難以捨棄,那麼就很容易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而與「酒、色、財、氣」有關的俗語也有不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一句:「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究竟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
●起源
談這句俗語之前,我們先要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談起。
相傳有次蘇東坡到大相國寺拜訪好友佛印,見到寺內有這麼一首詩:「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畢竟佛寺中講究的便是清心寡欲,自然希望人們能脫離世俗的「酒、色、財、氣」。
看完這首詩後,蘇東坡大筆一揮,在一旁寫下:「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畢竟蘇東坡只是文人,不是修煉人,所以在他的觀念裡,認為「酒、色、財、氣」與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主要還是要拿捏好尺度。只要不超過尺度,就是名副其實的高人。
後來宋神宗趙頊,和北宋有名的文學家王安石也來到大相國寺,他們看到佛印和蘇東坡的題詩,覺得非常有意思。宋神宗便讓王安石也跟上一首,王安石便寫下:「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這句話在後來也成為俗語,在民間流傳。那麼王安石為何會這麼寫呢?
在蘇東坡的觀念裡,認為「酒、色、財、氣」與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主要還是要拿捏好尺度。
●意義
這話的大意是說,以酒招待客人,是自古以來的禮儀;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不重視自己的外表、穿著,那麼路上行人也不會停步駐留;老百姓奮發圖強,也是為了賺錢生活養家,甚至是經商求發展;至於氣的話,則是指一個國家要是沒有生氣,就不會顯得生機勃勃。因此在王安石眼中,「酒、色、財、氣」並不是那麼讓人感到恐懼的事物。
歷史不乏因為「貪酒、貪色、貪財、動氣」,而發生許多讓人惋惜的事情。
像唐朝詩人李白雖有「詩仙」美譽,但好酒的程度也是人盡皆知。《舊唐書》中更是提到李白因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劉伶,也被人稱為「醉侯」,嗜酒如命。一次,朝廷命令劉伶回朝當官,劉伶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著衣褸,不但嚇跑了朝廷使者,也因為酒丟掉了性命。商紂王因為寵愛妃子妲己,將大好江山丟了;周幽王也因為寵愛妃子褒姒,以烽火戲諸侯,最終導致西周滅亡。
而因為貪財,或是忍不住脾氣,進而傷害到個人、家庭、家族、甚至國家的事跡也比比皆是。看來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酒、色、財、氣」只要不沉迷其中,就不會惹來甚麼禍事,但要想不沉迷其中,還是需要高深功夫的。
對於這句俗語,你是否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歡迎在底下留言,與讀者分享。
責任編輯: 察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