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朋友圈」消失的9億人跑哪去?(圖)

 2021-04-23 17: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朋友圈 微信 情緒 嫉妒
從「朋友圈」消失的9億人去了哪裡?(圖片來源:Adobestock)

不知道你最近在刷朋友圈時,是否有種感受,就是很多朋友,更新的速度越來越慢,甚至有的直接停滯不再更新?

其實這不是個例。當然大家都知道中共執政當局會在許多事情的數據上造假,但有組數據倒是值得大家深思,是甚麼數據呢?

微信曾在之前發布一組官方統計數據:每天有10.9億的人打開微信,7.8億的人會刷朋友圈,但只有1.2億的人會繼續在朋友圈發訊息。也就是說,高達9億人已經在朋友圈保持沉默,甚至消失了。

他們是去了哪裡?又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呢?

不是每件事都適合分享

曾有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約一個許久沒聯繫的朋友吃飯。本來想在見面前看看他的朋友圈,瞭解他的近況,卻發現上次更新早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

見面後才知道,朋友的公司因為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倒閉,還欠了一屁股債。他努力在白天送外賣,晚上再跑去兼職,好不容易才把錢還清。至於過程中經歷多少苦,只有朋友自己知道。雖然想問他這些事,可轉念一想,如果換成自己,可能也會選擇默默扛過去,不希望別人知道吧。

畢竟每個人的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箇中的悲傷幸福,只有親歷過的人才能深深體會。

沒人想為你的情緒買單

另外也有一位女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低谷:當時她的父親被確診癌症,為了治病,家裡花了很多錢,最後甚至房子都賣了。

由於壓力太大,她也試圖找人傾訴。但次數一多,朋友圈裡的人也開始敷衍,從一開始的眾人點讚,到後來寥寥無幾。還有關係較好的同事告訴她,事實上很多人都把她屏蔽了,更在私底下叫她「祥林嫂」。

所以到後來,女網友開始強迫自己冷靜,正視現實,儘量陪伴父親,讓自己不留太多遺憾。雖然父親依然沒能挺過來,但這次她卻靠自己走了過來。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像天塌下來的大事,在別人眼中,不過就像生活小事一樣。因為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是很難理解的。就算能夠體會的人,也未必願意一直在旁陪伴打氣。因為這些負面情緒,時間一久,對別人來說,反而會形成難以承受的壓力。

不是所有事都值得分享

由於中國社會普遍妒嫉心較重,所以「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過得比我好。」是許多人內心的真正想法。

看似很矛盾,但也是殘酷的現實。因為我們分享的快樂,在別人看來,很可能就變成眼裡的一粒沙子,讓他們感到不快樂、不舒服。

而這些人的不快樂,最終很可能發洩到你身上。

曾有位女網友分享自己省吃儉用幾個月,買了個新款LV包,並在第一時間曬到朋友圈,跟大家分享喜悅。

但沒過幾天,有位同住一個小區的姐姐就找她借包。但等到歸還時,她發現包的底部破了一個洞。她很生氣的跑去質問那個姐姐,但對方堅持借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女網友再氣也無可奈何,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

這類事情在中國社會屢見不鮮,往往讓他人感到嫉妒的,不是陌生人的刻意炫富,而是身邊朋友的真心分享。不幸的是,這種嫉妒也往往最不被掩飾,會赤裸裸呈現出來。

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那些表面上羨慕我們的人,在下一秒會因嫉妒做出什麼。所以人生要學習過得智慧些,有的事真的不必昭告天下。

海明威有句話很經典:「我們用兩年學說話,卻用六十年學著閉上嘴巴。」

人生這條路上,總有自己獨自前行的一段路,別人是無法陪伴的。過程中的種種好事壞事,也終將成為往事。自己的快樂,分享到不對的地方,就成了顯擺;自己的悲傷,分享到錯的地方,也會成為笑話。從好的角度看,也許這些淡出朋友圈的人,已經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沉迷其中了吧。

朋友圈從來就不是生活的全部,真正的朋友也不會只存在朋友圈中,更會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發不發朋友圈,真的一點也不重要。好好做自己,把生活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你也曾沉迷於朋友圈裡嗎?如果現在已經走出來,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歡迎在底下留言,與讀者分享。

責任編輯: 察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