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的榮光已成歷史,而蘇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戶曉,蘇武的氣節萬古流芳。(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漢武帝畢生抵禦匈奴,保衛中原,以至匈奴遠遁漠北,漠南再無單于王庭。這一時期的大漢,有如衛青、霍去病這樣躍馬疆場,戰功赫赫的猛將,也有如張騫,蘇武這樣臨危犯險,不辱君命的使臣。這一篇就來講述蘇武的故事。
出使匈奴,飛來橫禍
蘇武,字子卿。他的父親是曾經跟隨大將軍衛青征討匈奴的西漢名將蘇建。蘇武少時入宮為郎官,後來升為侍中。元狩年間,衛青將匈奴逐出漠北,但匈奴並未臣服,所以漢匈之間雖然十數年再未用兵,但關係並不穩定。太初年間雙方戰事又起,且戰且休。這一時期,匈奴人經常扣押漢使,漢朝也會扣押匈奴來使。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匈奴且鞮侯單于初立,根基未穩。且鞮侯擔心漢朝發兵來襲,於是向漢朝示好,將之前扣押的漢使放還。作為回應,漢武帝也放還此前扣留的匈奴使者,負責護送他們回匈奴的正是蘇武。
天漢元年(公元前99年)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手持漢節,率領一百多人的使團出發了。他們帶去豐厚的禮物送給單于,以示大漢誠意。但匈奴單于的態度卻因此而變的驕橫,大非漢之所望。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就在蘇武完成使命將要返回漢朝時,匈奴軍中發生了謀反之事。主謀之一的虞常與蘇武的副使張勝是熟人,虞常向張勝透露了刺殺單于近臣衛律並投奔漢朝的計畫。但因行動失敗,虞常不但沒能刺殺衛律,還將張勝也供了出來。蘇武對這件事雖然並不知情,卻因為與張勝同是漢朝使臣,也被牽連進來。
臥雪吞氈,寧死不降
其初,虞常還未供出張勝時,張勝已預感到大禍臨頭,於是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知道事態嚴重,擔心自己被匈奴抓捕,將有辱漢朝尊嚴,竟要自殺,幸好被在場的張勝、常惠攔下。
很快虞常供出了張勝。衛律親自審問漢使,蘇武也被傳喚。蘇武說:「屈節辱命,就算活下來,又有何面目回到漢朝!」於是引刀自刺。在衛律的阻止下,蘇武沒有死成,但卻受了重傷。單于聽說後,很佩服蘇武,沒有將他關入大牢,反而早晚派人來問侯他。
蘇武傷勢漸好,單于想讓蘇武為匈奴效力。於是衛律將虞常,張勝,蘇武一同提審。衛律先是當場斬殺了虞常,然後用劍指著張勝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如果歸降匈奴,單于就會赦免你的死罪。」張勝聞言立刻請降。衛律又對蘇武說,「副使有罪,你做為漢使應當連坐。」蘇武回答「我既沒有參與其中,又不是他的親屬,何來連坐之說?」衛律舉起劍指著蘇武,蘇武毫無懼色。
衛律本是漢朝使臣,後來投降匈奴,深得單于的信任與重用。衛律見不能以武力使蘇武屈服,欲以利誘之,於是又說:「蘇君,我歸降匈奴後,蒙受單于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如能歸降,明日也會同我一樣。反之,就算你死於這草野之地,誰又能知道你呢!」蘇武不回應。衛律又說:「你聽我的勸告歸降匈奴,我與你結為兄弟,你若不聽我的勸告,以後再想來見我,可就難了。」蘇武罵道:「你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叛主背親,投降蠻夷,我為什麼要見你。」又質問衛律說:「單于信任你,你卻不能端正心術調和兩國關係,反讓兩主相鬥。」
衛律無法說降蘇武,單于卻更加想讓蘇武為自己效力,於是將蘇武幽禁在大窖中,斷水斷食。時逢天降大雪,蘇武躺在冰冷的大窯中,將雪與旃毛一起吞下,這樣支撐了數日,匈奴人看到蘇武竟然沒有凍餓而死,認為他是神人。
北海牧羊,持節不屈
但單于並不甘心,為了讓蘇武屈服,單于將蘇武流放到北海,讓他在那裡放羊。北海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那裡荒遠無人,沒有食物,日子並不比大窯好過。蘇武挖開野鼠洞,尋找野鼠儲藏的草子充飢。蘇武在北海之野牧羊時,依然手持漢節,臥起操持,杖不離身。年久日深,節杖上的飾旄漸漸落盡,蘇武的故國之思卻與日俱深。
就在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在與匈奴作戰時兵敗被俘。李陵是漢朝名將李廣之孫。蘇武是蘇建之子,兩人都是將門之後,曾經同在武帝身邊任侍中,算是老朋友了。李陵投降匈奴後,受到單于的禮遇與重用。單于派李陵來勸降蘇武。李陵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受單于之命,不得不來遊說蘇武,一方面,他身為漢臣,又是名將之後,隴西旺族,一直為自己投降匈奴而心存愧疚。
李陵到了北海,為蘇武置酒設樂。李陵說:「單于聽說我與子卿是故交,所以讓我來勸說您。您是不可能再回到漢朝了,在這無人之地受苦,您的信義誰又能看得到呢。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如此。」蘇武回答道:「我父子沒有什麼功德,皆是陛下所成就,列將封侯,我常思肝腦塗地以報大恩。今天能夠殺身盡忠,哪怕受到斧鉞湯鑊之刑,我也心甘情願。臣事君,如同子事父,子為父死無所恨,您也不要再勸我了。」李陵在北海停留了數日,日日與蘇武對飲。李陵離開前,最後一次勸說蘇武:「子卿還是聽我一言吧。」蘇武說:「我早就自當已經死了。您一定要讓我投降匈奴的話,我現在就死在您的面前。」李陵感受到蘇武的忠心至誠,喟然而嘆道:「真是義士啊,我李陵與那衛律的罪過真是上通於天啊。」說著,淚如雨下,打濕了衣襟。
李陵臨走前,想要送給蘇武一些生活物資,但他羞於讓蘇武看到自己投降匈奴後坐享富貴,於是讓自己的妻子送來數十頭牛羊。
又過了數年,李陵再次來到北海,卻帶來了大漢天子駕崩的消息。蘇武聞訊後,南向大哭,悲慟吐血。雖然大漢天子駕崩,但蘇武做為漢臣,他懷念故國,心向漢朝的拳拳忠心沒有改變。在荒涼的北海上,蘇武空對大漠長天,持節牧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英雄不必叱吒風雲,在絕境中,在看不到希望中能夠堅守心中的道,這亦是一種頂天立地的英雄。李陵為蘇武的忠心無人得見而惋惜,卻不知道蘇武之心天地可鑒!
白首歸漢,圖形麒麟
又過了數年,大漢與匈奴的關係暫得緩和,此時的漢天子是漢昭帝,匈奴單于是壺衍鞮。昭帝派使臣向匈奴人索要蘇武,經過一番周折,單于終於同意將蘇武放還。
出發前,老朋友李陵為蘇武置酒送行。李陵舉酒向蘇武祝賀道:「今天足下還歸故土,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就是青史所載,丹青所畫的人物事跡,也無法與您相比。」李陵轉而又難過的說:「從此以後,你我就是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了!」說罷,李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唱到這裡,李陵已是淚流滿面。此時的李陵穿著胡服,梳著椎結,被封為右校王,坐擁富貴,盡享尊榮,然而他的歌聲中卻充滿了哀傷與無奈,他的淚水讓人看到難掩的失落與悲涼。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闊別漢朝十九年後,鬚髮盡白的蘇武終於回到大漢長安,當初跟隨他遠赴匈奴的百餘人的使團中,如今只有九人隨蘇武一同歸來。漢昭帝拜蘇武為典屬國。昭帝駕崩後,宣帝即位,賜爵蘇武為關內侯。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八十多歲的蘇武去世了。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見大漢天子,漢匈百年大戰終於結束。漢宣帝懷念為大漢建功立業的肱股之臣,命人在麒麟閣上為十一位功臣畫像,最後一位被畫上去的正是身陷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雖然蘇武的名次在最後一位,但千百年後,他卻成為十一位功臣中最耀眼的一位。麒麟閣早已湮滅,大漢朝的榮光已成歷史,而蘇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戶曉,蘇武的氣節萬古流芳。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