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已經拒絕防暴盾出口予香港警察的牌照。(圖片來源:Getty Images/Anthony Kwan)
【看中國2019年6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英國下議院昨日討論香港《逃犯條例》修訂事宜,會上英國外交部亞太事務國務大臣田銘祺(Mark Field)透露,英國政府已經拒絕防暴盾出口予香港警察的牌照。
從本月9日開始,香港民間爆發大規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即「反送中」)的抗議行動。12日傳出該法案將呈上立法會二讀,引發民眾再度發起包圍金鐘政府大樓及立法會行動,但遭到香港警方武力清場。
事件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除了登上各大主流媒體頭條、封面外,美國及英國朝野亦提出優先討論對港政策事宜。英國下議院昨日討論有關事件時,田銘祺在會上透露,英國政府在今年4月曾拒絕向提供給香港警隊的一批防暴盾批出口牌照。雖然沒有直接解釋原因,但他強調英方不會推翻有關決定,並指批出口牌照需要基於對人權的尊重。
此外,田銘祺也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直接提出關注,「現在肯定是適當時間停下考慮修例的影響,非常重要的是,有關措施要經過全面的立法檢視,港府亦應考慮不同的方案」。
2014年後再被禁出口軍武裝備
這並不是香港警方第一次被拒絕購買軍武裝備。2017年警方向德國方面要求添購MP5衝鋒槍時,被對方拒絕,而警方則無交代確切原因。《明報》當時報導,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當時透露,德國領事曾向他透露指,德方關注香港警方向德國購買衝鋒槍一事,曾查問裝備衝鋒槍的部隊類型以及其是否會鎮壓群眾。
涂亦指出,德國領事當時即提及根據歐盟指引,成員國不得出售槍械予鎮壓人民的國家或地區,而當年涂回覆指飛虎隊不會作鎮壓人民用途。涂表示,這次德國拒絕出售槍枝的原因,估計與香港近年人權狀況倒退、和平集會權利受侵犯、以及2014年港府鎮壓佔領運動手法有關,而其他供港的警用武器裝備亦因此受到影響。
德國拒絕向港出售衝鋒槍MP5。(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路透社》報道,因德國增加對軍備出口的管制,生產MP5衝鋒槍的德國製造商Heckler&Koch近年來出售武備予其他海外國家獲政府批准日趨困難,亦因此中斷與北約成員國以外國家簽訂軍火合約。Heckler&Koch表示,以後將僅出售軍備予北約成員國及北約夥伴國中「民主」及「不貪污腐敗」的國家。
多家港媒指出,自從2014年佔領運動後,香港警方一直增購裝備,包括火力更集中的布袋彈、殺傷力更強的橡膠子彈及胡椒球、並已經添置多台鎮壓群眾用的水炮車及隨身攝影機等,港媒查詢時警方均以「有關裝備屬警方內部細節」為由,拒絕透露採購情況。
港警很暴力嗎?
12日衝突中,香港各大媒體鏡頭都捕捉到警方使用高規格武力的情形,包括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胡椒彈等。其中包括香港電台、蘋果日報、NOW新聞等直播畫面,都捕捉到警方在沒有按程序出示警告的情況下發射上述子彈,並且直接命中民眾頭部、面部,導致至少2宗昏迷、1宗命中眼睛險盲。
香港記者協會蒐集警方不合理對待記者的調查中,發現12日以來已錄得17宗警員濫權個案,包括4宗於近距離向記者發射催淚彈,另有一宗造成嚴重人身傷害、導致港台司機心臟一度停頓20秒;兩宗以警棍痛擊記者,並造成人身傷害;多宗以盾牌推撞驅趕記者,並令一名記者受傷;多宗以警棍阻嚇記者,以阻止其拍攝警員拘捕示威者的過程;多宗無理搜身以阻礙記者採訪。
香港警察的武力指引至今仍不對外公開,不過有港媒曾獲得有關文件,當中列明,上述高規格鎮暴武器不得瞄準頭部發射。不公開指引也對市民監察警方是否使用過度武力帶來難度。
記者身穿反光衣、戴頭盔、眼罩等裝備,無聲抗議警方暴力對待記者。(圖片來源:Getty Images/AFPteam)
警務處堅稱「暴動」警方已經「非常克制」
昨日香港警務處召開記者會交代12日事件,警務處長盧偉聰面對傳媒,承認警方至少發射150枚催淚彈(2014年佔領運動中共發射87枚)、數發橡膠子彈、及20發布袋彈。而記者協會亦動員採訪記者身穿反光衣、戴頭盔、眼罩等裝備,無聲抗議警方暴力對待記者。
盧偉聰在會上肯定警方採用的武力合乎國際標準,「非常克制」,並堅稱當日抗議民眾的行為是「暴動」。他也承認警方事後前往各區醫院搜索受傷民眾並進行拘捕行動,並以「黑社會成員」為例解釋。
香港大律師公會昨日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任何一方的暴力行為,亦嚴重關注有影片顯示警方向示威人士及前線記者作出罔顧他們安全的行為:包括在示威人士似乎沒有對警方或公眾造成威脅下,警方向一些手無寸鐵的示威人士甚至一些顯然是記者的在場人士使用過度武力。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及前線醫生聯盟、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等也發聲譴責警方,認為警方所用武力不合比例,並使用過量的催淚氣體及非致命彈藥,對市民造成嚴重傷害。
(以下影片含有暴力畫面,請斟酌觀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