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放鞭炮
鞭炮又稱「爆竹」,在守歲過後燃放,古時候認為妖魔鬼怪害怕聲響,而神仙則喜歡爆竹聲,因此燃放爆竹以趨吉避凶,成了一種習俗,爆竹一聲除舊歲,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來到了。
大年初一開正(黃曆正月初一)
新年在傳統上是指黃曆的過年,期間約自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日開始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止,也是歲時節日最多的一個階段。傳說古代有年獸為害四處吃人,所以家家戶戶於該期間圍爐聚餐,享受最後的團聚時刻,直到除夕夜一過,年獸已走,大家紛紛慶祝彼此的倖存,恭賀度過該年並且又增長了一歲,故而留下除夕夜圍爐、初一賀歲的習俗。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正」,而大年初一則稱為「開正」,家家戶戶會舉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活動,祈求祂們保佑信眾和子孫在未來新的一年裡能夠諸事平安如意。
禁忌:由於新年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干飯,民間相信一年之初就吃稀飯,以後一年到尾都得靠吃稀飯過活;也有說年初一吃稀飯的話,一年內若有遠行,便會碰到大風大雨,故吃稀飯不吉利。初一忌煎粿,因為一般煎粿要好吃,多得煎到金黃色,而閩南語意稱為煎到「赤」,赤又與「赤貧」同語意,很不吉利。新正期間也忌諱掃地、倒垃圾、倒糞便,以免將家中財軍和神氣都掃走;忌大年初一打人、罵人、打架、啼哭、說不吉利話等,認為年初便說不吉利話或有不吉利事,大觸霉頭,所以都禁止,而鼓勵大家說吉利話。忌打破碗盤等器物,若有的話,就得趕緊說「歲歲(碎碎)平安」、「撞破瓷,財錢一大堆」等吉利話,以化凶為吉。忌殺生、忌用刀類,因為刀為凶器,可剖開牲畜,意味著凶和破的不吉祥之意。忌正月初一午睡,民間相信這天男人睡午覺的話,田墘會崩;女人睡午覺的話,灶腳(廚房)會崩。
大年初一祭祖
在大年初一,人們常會到祖先墳地掃墓,以表達對祖先的追思與感懷。
大年初一拜年
過年期間,見到親朋好友,彼此拱手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一類的吉祥話,稱之為拜年,到別人家拜年,主人通常會款待賓客,發糖或紅包,這種習俗不僅能增添過年的喜氣,亦能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大年初二歸寧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探親,稱為做客(歸寧),現代一般稱之為回娘家,回去時要帶著禮物,稱為伴手,向長輩拜年,並分送紅包;長輩也會發紅包給外孫,到中午吃個團圓飯,敘敘舊,下午三時以後離開。
正月初三赤狗日
臺灣民間傳說初三這天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因此大家都早早熄燈,讓老鼠沒有燈光,無法辦喜事,免得生下一堆鼠子屬孫,來破壞糧食傢俱。另外,也有些地方傳這天為「赤狗日」,是不吉利的日子,因此這天並不出門。
正月初四接神日(黃曆正月初四)
由於民間傳說黃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為送神日,即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正月初五隔開/接財神
「隔開」的意思,就是從這一天起,恢復正常的作息,一般公司行號也在這一天開市;另外,這一天也是財神爺的生日,家家要擺供祭財神,期待來年財源滾滾來。
正月初九拜天公(黃曆正月初九)
初九為天公生日,天公指的就是玉皇大帝,當天人們會以隆重的儀式來慶祝天公的生日,從子夜零到四時,就會鳴放鞭炮,再來擺設祭壇,放上許多的牲禮素果祭拜;祭拜前需齋戒沐浴,寺廟更是香火鼎盛,以表達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正月十五元宵節
上元節、元宵節、燈節……等講的都是正月十五日,這天算是過年的尾聲了!家家戶戶吃「湯圓」,象徵圓滿的意思,其他還有一些民間的民俗活動,像:燈會、猜燈謎、放天燈……等,另外還有較特殊的民俗活動,如:「臺南鹽水蜂炮」、「屏東東港燒王船」……等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