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黃道婆革新紡織技術和棉花加工(組圖)

 2006-09-08 04: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黃道婆為松江府烏泥涇(今上海舊城西南九里)人。年輕時她為了生活,曾流落到崖州(海南島最南的崖縣)一帶,在那裡學到若干先進的紡織技術和棉花加工方法。元成帝貞元年間(公元1295-1297年),黃道婆返回故鄉,將在崖州學到的技藝傳授給家鄉人民,並在長江流域流傳開來,使得這一地區棉紡織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起初,長江下游地區沒有踏車、椎弓這樣的紡織工具,全部是用手除去棉籽,效率非常低下,黃道婆就把自己學到的彈、紡、織等一套工具的製作方法和織布中使用的顏色搭配、綜線挈花等技藝悉心傳授給家鄉的農民。用她教的方法織成的被、帶、裱等的不同紋樣、圖案,如花草、棋局、鳥獸、字樣等,色彩鮮艷,和畫上去的一樣。這種方法製作的一種棉被,十分出名,被譽為「烏泥涇被」。這一切說明她對印染技術,至少對染紗技術已經相當熟練。

關於黃道婆聽傳授的紡織工具,文獻沒有詳細記載,可能是木棉攬車、木棉彈弓和木棉卷筵3種。

黃道婆的革新促進了棉紡織生產力的提高,同時也間接地推動了棉花植業的發展,松江一度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從此以後,棉織品開始普及,成為普通人民的服裝材料。

黃道婆對元代紡織業的大力展、棉紡織業技術的革新和普及功不可沒。可以說,黃道婆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功績將被人們世代傳頌,永遠銘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