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文武双全,周游列国,合五国之师,不念旧恶,不愧一代名将。(网络图片)
乐毅原为魏人,祖父乐羊曾为魏文侯之大将,率兵大破中山国,并因功受封于灵寿。然而自魏文侯之后,历代国君不思振作,因此乐毅便离魏去赵。
赵武灵王非常赏识乐毅,然而却于“沙丘之变”中被害身亡,继位之赵王并不重视乐毅,所以他又返回魏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魏王派他出使燕国,燕国国君昭王雄才大略,并极为礼贤下士,对于乐毅他想以客卿之礼待之,乐毅感动之余,却表示身为外人不敢承受此要位,愿身居亚卿,待日后立功再任要职。
出使列国 联合抗齐
此时齐湣王残暴成性,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邻近各国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燕国与齐国早有宿怨,燕昭王认为齐湣王昏庸无道,应是讨伐之时机,于是问乐毅攻打齐国之意见?
乐毅回答说:“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地大人多,单独攻取不易,必联赵、楚、秦、韩、魏五国之力方能败之。”并表示愿出使各国共同伐齐,此时乐毅向诸侯们尽诉齐湣王之残暴不仁,最后各国一致同意出兵。
燕昭王任乐毅为上将军,统帅赵、楚、韩、魏、燕国之兵攻打齐国。乐毅的大军先于济水之西大败齐国之师,而后立即封赏秦、韩二国之军,使之回国,并派魏国攻取故宋国;赵军攻取中山国东部,自己率领燕军直下齐国首都临淄其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连攻陷齐国七十余城,齐湣王出逃。之后,各国军队陆续收兵回国,留下乐毅守临淄,继续攻最后之莒、即墨二城。
惠王猜忌 功败垂成
乐毅盘算,若能让联军以最快之速度击败齐国的军队,使燕军能进入齐国各城经营,以安抚民心,才能真正得到民心征服齐国。但在这关键时刻,齐国主将田单使用反间放出流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何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是想自立当齐王。”燕昭王听了却说:“乐毅功盖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尝不可。”从而派使者,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实现当年与昭王之诺,封昌国君。
然而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继位。田单知道惠王生性多疑,且任太子时曾和乐毅发生不愉快,就再次使用反间计,燕惠王立即改派骑劫接替乐毅的兵符,并把乐毅召回,而田单后来在即墨打败骑劫,并趁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乐毅之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受诬不辩 大将之风
乐毅没多说什么,默默的到了赵国,燕惠王害怕乐毅心生怨怼,将率赵国攻打燕国,于是修书派人送至乐毅说:“你何以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乐毅回给惠王的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他在书中回顾往事,婉娩表达了受恩先王,但鉴于往事不可留于燕国,目的是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声。并列举伍子胥的故事,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愿屈死,并告知惠王为人要宽容,与人为善。
乐毅到了赵国不念旧恶,并在有生之年中不断的修好赵、燕的关系。乐毅不单是文武双全,其周游列国,合五国之师,不念旧恶,真为战国之仅见。莫怪,以诸葛亮之才躬耕于南阳时,也要以乐毅为目标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