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她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却戛然止步换回后服(视频)

【故国神游.两宋风华】(二十七) 垂帘不立刘家庙洗去浮名看滔滔

 2024-11-10 19: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身为皇太后的刘娥,大权在握,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她会不会也有吕武之心呢?
身为皇太后的刘娥,大权在握,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她会不会也有吕武之心呢?(图片来源:故国神游)

欢迎回到【故国神游•两宋风华】,我是元曦。

上集我们说到,章献太后(刘娥)治国理政很有才能,所以仁宗天圣年间可谓政风清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不免会将她与吕后、武则天相联系,说她有吕武之才。不过,这句话的重点却不在“才”,而在“吕武”。我们知道,吕后摄政,酿成诸吕之乱,武则天在位,演成武周篡唐。而身为皇太后的刘娥,大权在握,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她会不会也有吕武之心呢?这个问题,刘娥自己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朝堂之上,每个人都在思考。

当时的仁宗皇帝已经从一个少年长成为一个青年,但是他却从未独自坐朝听政过,也从未独自做过决策,于是,朝堂上请太后还政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这些呼声都没有得到回应。与此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出现。先是有人上疏,请章献太后立刘氏七庙。我们知道,七庙是帝王祀奉祖先的宗庙,太后立七庙,就是比拟天子,说白了,有点劝进的意思。但这个还算比较含蓄的。后来大臣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这就比较露骨了,很明显是让太后效法武则天称帝。那么面对这两种声音,章献太后会怎样选择呢,她想到了一个人,鲁宗道。

我们上集讲过,鲁宗道是当时的参知政事,为人骨鲠正直。章献太后就问了他两个问题,一个是立刘氏七庙,一个是如何评价武则天。关于立七庙,鲁宗道明确表示反对。至于武则天,鲁宗道应声而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鲁宗道的话,也许在章献听来,并不顺耳,但是她还是听进去了。所以当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时,章献什么反应呢,将奏书撕掉,扔在地上,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可以说,这算是她不会称帝的一个明确的表态了。但是明道二年的二月,她还是穿上了只有天子才能穿的衮服、仪天冠,进入太庙祭祀。当然章献还是有所克制的。比如虽然穿了衮服,但是上面的图案,少了两种,图案叫作“章”,天子衮服十二章,刘娥用了十章,虽然带了仪天冠,但是冕旒,就是冠前后的垂珠,少了两串,天子十二串,她戴了十串。就算是简化版的天子礼服吧。虽然是简化版的,但这件事在当时及后世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按传统礼法,一是太后穿了帝王之服不合规矩,二是祭祀是国之大事,后妃应当是主持亲蚕礼,而不是主祭祀,但章献太后却进入太庙祭祀,可以说,一是有悖于礼法,二是颇有比拟帝王的意思。

所以,在众人的眼中,此时,身服天子衮冕的章献太后,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也就在此时,她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二十几天后就去世了。

章献去世前,病势沉重,口不能言,她几次用手拽着自己的衣服,却说不出话来。仁宗皇帝不明白她的意思,就问臣下。大臣薛奎回答:太后的意思是不想穿着天子之服下葬,穿着天子之服,怎么去见真宗皇帝于地下呢。仁宗明白了,于是命人给太后换上后服下葬。

接下来,还有一件小风波,就是章献太后的遗诏,她在遗诏中尊杨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等于是刘太后虽然去世了,但又给仁宗安排了一位杨太后,继续与他共同理政。由于这个做法非常不合理,所以在一众大臣的劝阻之下,没能执行下去。只是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但不参与国政,也就是说仁宗登基11年,终于在这一年,公元1033年,开始真正的亲政了。

说到这儿,插一句。章献太后晚年为什么迟迟不还政,围绕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觉得她是出于权力欲,有意效仿武则天。也有人认为她是出于不放心仁宗的理政能力,所以一直不放权。我个人会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刘娥去世时,让杨太后继续参政,这件事虽然不合理,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与所谓个人野心、政治野心是涉不上任何关系的。也就是说,她也只能是出于对仁宗不放心的这样一个原因,希望杨太后代替自己扶助仁宗再多走一段路而已,也可以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我们之前讲到过,仁宗是刘太后和杨太后一起带大的,也许在章献的眼中,仁宗永远是那个吃个螃蟹都咳嗽,因为他有风痰之疾嘛,或者是那个去崇政殿上课,坐在那里左顾右看,不时用脚踢桌子腿的长不大的孩子吧。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但我们从史实中也的确看到,章献太后在位时,虽以女主临朝,但却没有出现皇权旁落,外戚擅权,宦官干政之类的乱局。相反,史书上对章献太后的评价是很高的,是非常正面的,说她是临朝称制11年,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威加天下。

关于天圣年间这段历史,有两点令人感触颇深,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点,就是北宋士大夫们的道德感、责任感。史家有这样的评论,说“直言之风虽奋发于庆历之时,而实胚胎于天圣之初矣。”意思是说,仁宗庆历年间,士大夫们在朝堂上敢言直谏,为后世所传颂。但是这种直谏之风,其实早在天圣年间就锋芒初现。

比如我们上集讲到,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时,太后有重修之意,当时从宰执大臣到言官谏臣到地方官员,很多都敢言直谏,表示反对。

此外,章献太后在位虽然重用贤能,但有时也会起用近臣,如果用人不当,或者不合制度,每每此时,也会有正直大臣如曹修古、晏殊、鞠咏、蔡齐、刘随等站出来直谏。

而到了天圣年间晚期,特别是在太后摄政这件事上,士大夫们也是纷纷发声,请太后还政,由仁宗亲政。

比如左司谏刘随、翰林学士宋绶都提出,军国常务,就是一般的事情,请示皇帝的旨意就可以了,有大事发生,才请示太后,这也就是请太后逐步还政的意思了。明道元年七月宫中失火,出现灾变了,当然首先就是把群臣都叫来,大家一起讨论,施政是否有过失,招致灾祸。结果殿中丞滕宗谅等人就直言请太后还政,以答天谴。此外,至今仍然家谕户晓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也在呼吁太后还政。大家知道范仲淹是庆历年间的风云人物,而他初露锋芒正是在天圣年间请太后还政这件事上。

可以说,当历史过去之后,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不论是仁宗亲政,还是太后垂帘,都已时过境迁,不再重要,但是,当年那些士大夫们,在这场风波中,能够正色立朝,恪守忠义的高风亮节,则永远不会时过境迁,永远值得我们赞颂和以之为楷模的。

再说说另一点令人感触颇深的,则是与章献太后刘娥有关。之前我们讲到有人认为刘娥有专权的野心,有人认为她只是一心辅佐仁宗。我觉得呢,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太准确。因为人生在世,人的思想就是复杂的、多变的。所谓时也,势也,在不同的形势之下,当各种可能性,各种机会都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人要如何把握自己,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考验。而章献太后的一生,最令我感慨的就是她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直到最后。

比如,在真宗朝晚期,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处理军国政事了。当时有大臣担心她会架空太子,自己专权。所以这就是一次选择。这次选择中,她接纳了王曾的进言,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只是抚育太子,也就是未来皇帝。

天圣年间,她大权在握,仁宗也极尽孝道,对她是百依百顺。这个时候,有人劝进,让她效法武则天,这也是一次选择。这一次选择中,她接受了鲁宗道的进言,说“吾不做此负祖宗事”。

明道二年,她要穿上天子衮冕进入太庙,当时也遭到反对。这一次选择中,她没有完全接受大臣的意见,还是穿上了帝王礼服,进入太庙,但是她也没有完全不接受大臣的意见,而是做出了一定让步,将衮冕做了简化,比真正的天子衮冕,形制上算是降了一级。这就是她的选择。最后弥留之际,她示意仁宗,不要让她穿天子衮冕,而是换成后服下葬。这个就是她这一生最后的一次选择。

可以说,人无完人,人生在世,都是有各种欲望和执着的。而人生的可贵则在于,当欲望执着与道义相背时,我们能否做到,或者说多大程度的做到,克制欲望,放弃执着,最终选择道义。而章献太后能够一次次克制对权力的欲望,放下对名位的执着,回到她的初衷,抚育仁宗,能够做到这些实属不易。

特别是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她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她戛然止步,换下帝服,换回后服,可以说这是一种顿悟,一种境界,这意味着她通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次考验,恢复了她的本色,践行了她的初衷。特别是当历史过去之后,我们会看到,所谓的名位、权力是多么的虚幻,而章献能够克服,放弃这些虚幻,几乎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又是多么的智慧,不仅在当时有功于社稷,也给后世留下了正面的参照,她所有的付出与放弃又是多么的值得。

我在整理这段历史的时候,因为心有所感,所以发言为诗,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读章献太后故事》

垂帘不立刘家庙,仪天冠上金花摇。

当年颇疑吕武迹,谁人献图如献刀。

才多一分比女帝,服减二章着衮袍。

人生顿悟是回首,洗去浮名看滔滔。

我们这一集标题,也就取其中的两句,“垂帘不立刘家庙,洗去浮名看滔滔”。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欢迎关注干净世界【故国神游】频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g99fciso71fjbeoRyNOuI1y1631c

Youtube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us2mr4nb2b

責任编辑: 古风 来源:故国神游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