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社会竞争强,压力大,父母时常间接鼓励孩子追求胜利和成功,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败中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经验。失败除了可以显露人们的不足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学习谦卑、顺服。孩子如果了解失败也有正面意义,可以平和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长大后,心态就会比较成熟,失败的机率就会相对少些,成功自然就会多些了。
你知道吗?玩游戏输了时,孩子在想什么?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难道他们不知道游戏输了并不丢脸、输了还胡闹才会让人侧目吗?其实,孩子的反应很直接,他们对得失没有想得太多,对人际互动的分际也没有太深的理解,就只是觉得输了不开心而已。相较于不时处于与他人比较或竞争环境的成人,孩子因为社会经验有限,在面对挫折时,调适与处理的成熟度不足,就容易有失态的表现。许多爸妈面临这种状况,为了想尽快解决窘境,常会直接指责孩子的不是,但已经因为失败而心情低落的孩子,可能会更觉得受挫、难堪,甚至产生无法收拾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这么在乎输赢?
受挫折的感觉当然不好,但爸妈总会问“有那么严重吗?”,孩子自己或许除了“不高兴”之外,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其实,这其中隐含了下列许多微妙的心理因素,包括:
1.对输赢意义的理解太过简化:孩子容易单纯的以结果来评判事情,内心觉得“赢了就是比较棒的”、“输了就表示我不好”。
2.好胜心:“我就是很想赢啊!赢的感觉比较好”。
3.希望被赞赏及重视: “如果我赢了,爸爸妈妈会说我好棒”、“我赢的话,别人都会觉得我是最好的”。
4.无法压抑的失落感:“我输了,心里好难过、好不舒服”。
5.对自己感到失望:“我一定很差劲,才会输”、“我输了,我是个糟糕的小孩”。
6.觉得没面子:“我输了,在大家面前好丢脸”。
面对挫败,孩子表现各不同
即使年龄相仿,每个孩子面对失败情境的表现是不同的,有些孩子会很激烈,令人无法招架;有些孩子,虽然表情失望,却能沉默接受;甚至有些孩子,笑一笑就没事了。这除了是个性气质不同以外,也和孩子的挫折忍受力有关。
挫折忍受力是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够承受压力和打击,而坚持下去的一种内在能力。会让孩子产生挫折的不光只是游戏竞赛时的失败,另外像被爸妈或老师责骂、觉得自己表现不如兄弟姊妹或同学、或是被同侪排斥等,都可能是孩子觉得挫败的来源。
如何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人不可能一辈子是赢家,游戏输了是小事,孩子的未来会面对更多更大的挫折与挑战,学会“输得起”,甚至比学会“如何去赢”更重要。输得起,就是有能力调适自己的心情及想法,坦然面对不太愉快的逆境,而且能够有重新来过的勇气。爸妈应该要怎么做呢?
1.接纳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
孩子输了已经够难受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恰当,但爸妈应试着用同理心去安抚孩子,让孩子感受爸妈知道自己不是无理取闹,自己其实也很懊恼,只是控制不了情绪。如果孩子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建议爸妈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然后予以适当的疏导。
2.让孩子明白“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
孩子会在意输赢,有部份原因是在于爸妈的态度。或许爸妈自认并没有要求孩子赢,但如果对孩子输和赢时的态度没有适当的表达,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连结和归因;例如,孩子赢时大力称赞奖励,输时却未给予正面的鼓励,甚至表达出可惜的样子,就可能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爸妈应该强调的是,孩子在过程中是否积极努力、是否有进步、是否享受其中的乐趣,而对此加以赞扬。
3.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进步,并面对下一次的挑战
比赛本来就是有输有赢,有时你赢,有时我赢,这样的比赛才有意思。爸妈可以告诉孩子,他人胜利时,并不是表示自己很差劲,而是自己还有挑战的空间,同时也别忘了提醒孩子看看自己是不是比上一回更进步。
4.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自己的态度
当孩子遭遇挫败时,引导孩子对此失败作正向的归因与思考,让孩子能够对失败结果加以释怀,并且还能保持自信心。爸妈更要鼓励孩子不要逃避曾经失败的项目,以后还要更努力尝试。
爸妈自己遇到问题时所展现的态度,也是教导孩子的好机会,让孩子看到爸妈遭遇挫败时如何面对及解决困难。例如,烧焦了一锅菜,别气急败坏,不妨与孩子分享:“好可惜喔!今天吃不到这道菜了,不过没关系,妈咪已经知道祕诀在哪里了,下次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吃。”
时常面对输赢,就愈来愈能保持平常心
从好的角度来看,孩子在乎输赢、好胜心强,其实是一种激励自己的动力,但是除了有“想要赢”的积极心态,也同时要有“输得起”的胸襟勇气。爸妈平日和孩子玩游戏时,不需要刻意让孩子赢,以免让很少失败的孩子养成无法接受失败的心态;应该让孩子体会“有输有赢”本来就是常态,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能从小带领孩子乐观、从容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孩子将能有不怕挫折、奋勇向前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文章有删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