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当家的孩子往往缺乏专注力而容易导致以后的失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说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大概会想到小孩天没亮就去送报,扫大街,然后做一家的早饭,收拾好家再背著书包去上学,放学后一边写作业一边照顾弟弟妹妹。
普遍地说,穷人的孩子从小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承担家庭成员的情绪,有很大一部分穷人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走入社会赚钱贴补家用,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一个事实,而这些孩子也会被周围称赞成懂事,还有的人会说那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天降大任的前戏。
不过,有的家长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刻意让孩子去承担那个年纪本不该承担的事情,美其名曰为锻练。今天想和大家说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如何毁掉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以及成年后的我们又该如何对待那些幼年时留给我们的伤疤。
为什么说年幼的孩子早早独立不是一件值得夸赞的事呢?在生物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在自然界中越是食物链底层的生物幼态持续的时间越短,所谓幼态就是指需要父母照顾的时间,自己无法独立生活的时间,比如羚羊、牛马等肉类提供者。幼仔们一生下来就会奔跑,不然很容易变成狮子等动物的晚餐。而更低等的动物,鱼类等的幼仔们,生下来就完全独立生活了,从不需要父母的照顾。
与之相对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狮子老虎的幼仔们出生时眼睛都睁不开,需要度过长时间饭来张口的状态,它们还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怎样捕猎。
人类是所有动物中幼态持续时间最长的,所以人类的孩子在生活的压力下过早独立看不出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早当家只不过是一种用透支未来的方式换取当下的成长。而且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早熟与社会要求的成熟完全是两回事。
他们因为恶劣的原生环境不得不掌握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技能。洗衣做饭,量入为出,与人讨价还价,这些技能在步入社会后对于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时间耗费在这些方面就影响童年真正应该学习的技能,比如观察社会,理解世界,考虑自己,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三观和逻辑。
换一种好理解的解释就是,新手一开局就是难关,为了生存不得不强行发育,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后期没什么用的技能上,比如去餐馆洗盘子。作为旁观者,我们会对这些孩子抱以同情,但其本质是一种苦难,并不值得赞美,更不值得模仿。
那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呢?就是在主导自身情绪的前提下,对社会的本质和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不回避不退缩。遗憾的是那些早当家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成长有着天然的劣势。首先原生家庭不安定的生活导致长期注意力缺乏。众所周知,保持长期的专注力是现代社会竞争中的核心素质,但是专注力是需要从小培养和训练的,因为人天生就缺乏专注力,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注意力顶多十分钟,随着各种学习的训练,专注力才会慢慢变好,持续时间长。
专注力拥有的前提就是一个安全确定的生存环境。生活在草原上的牛马、羚羊一天24小时没有一刻是能放松警惕的,它们永远处于危险的境地中,吃两口就要抬头看看是否在草丛里趴着狮子。那些早早承担家庭重担的孩子也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幼小的年纪去承担成年人的职责,这远超出他的正常能力,处理超出能力的事就意味着搞不定,没办法处理好,于是生活永远处于焦虑和麻烦中,往大了说怎么解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问题,往小了说怎么安抚弟弟妹妹的苦闹,孩子处在一个极不安全也不确定,麻烦随时会来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让人心烦意乱,是无法培养专注力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暴发户们,比如拆迁户在得到泼天的财富后会迅速堕落,很快把钱败光,大多数人会说这是因为穷小子忽然接触花花世界没经得住诱惑,那为什么没经得住诱惑呢?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见过世面,而是定力不够造成的。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靠着运气一夜翻身,突如其来的诱惑冲破了他们本来岌岌可危的专注力和定力,看看这也要,那也要,就像我们小时候一边写作业,一边玩,然后玩着玩着就把写作业给忘了。那些暴发户们也像写作业的孩子一样迷失了自己的主要目标,最后沉沦在花花世界。
所以说早当家的孩子们从小就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下,没有客观环境去训练他们的专注力,缺乏专注力很难让他们获得成功。即使老天爷帮忙翻了身,极大概率还是会迷失的。另外让一个孩子去承担超过他们能力的职责,除了影响专注力还意味着他们会不断尝试失败和挫折。
在此我们要说个关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能不断突破自我去创新或解决从没遇到过的疑难问题呢?是不断的打击而遇挫越勇吗?这些放在心智成熟的大人身上,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打击。
一边打工一边维持学业更是不可能,这些都是拍的立志电影,每个人只有24小时,花时间打工,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当一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会遭遇失败的时候会怎样呢?那是绝望的感受。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是习得性无助,就是当人在某些方面遭到反复的失败,他们就会放弃努力,逃避责任,拒绝尝试。其实当下流行的躺平就是集体性习得性无助。
说到这里我们回到前面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人成长突破自我呢?其实和老话相反,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能带来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长期的失败让人坚信自己不论做出多少努力都不会有任何回报,自己的人生不存在确定性。
实际上只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那些遭遇失败不断努力的人恰恰是因为他们尝试过很多成功,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积极吸取教训,在下一次实践中付之于实践。所有的大成功都是从一个个小成功中积累下来的,当我们做出努力后会得到一个小小的正面反馈,这激发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对之后的付出更加平和,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对事物的专注力,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成功都让我们相信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每一次的付出都能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环境,这就是人生的确定性。正是这一次次的正面反馈,让我们越来越暴发出任何人都难以想像的能量。
在此我要举个大多数家长痛恨的游戏,大多数游戏都有一个及时反馈的机制,玩家很清楚自己打了多少怪,完成了多少任务就能获得奖励,就是这样的机制能让孩子连续几天几夜地打游戏。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就是你要是把打游戏的劲头放在学习上就好了。其实这并不难,你只要设定一个正面反馈的机制就可以了,每天设置一个小任务,完成后有一个奖励就行了,你不能画一个遥远的大饼,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二十年后会怎样,然后一边打击奚落孩子。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说,我就是从小被打击长大的,现在我已经是成人了,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已经陷入了自我怀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自责,出生成长的环境不是由我们能控制的,成为今天的自己不是谁的错,我们只是个受害者。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确保每次努力都能换来小小的改变,如此增加自己对未来的确定性。而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事确实容易让人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但是我们要明白,很多事不是我们的责任,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
最后我们归纳一下,早当家的孩子从小处于不安定的环境中,影响他们的专注力,早年过多的挫折和打击容易从根本上毁掉一个人,确定性和及时的正面反馈才是塑造成功的根本。其实讨论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那些跟着父母送外卖的孩子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对于穷人难以翻身的讨论往往是眼界不够,教育不够,自身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但更决定性的来自于环境对人性格的塑造。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终生难以逃脱而不自知。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则是发现问题,再一点一点改变自己,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小小的参考。
責任编辑: 申思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