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搞精神文明,结果社会道德开始贬值,中共抓经济建设,结果人民币开始贬值,中共搞一胎化,结果人命开始贬值,中共搞教育产业化,结果毕业生开始贬值――这个社会总是充满了诸如此类的幽默。
说起教育产业化,最直接表现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开始的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以九十年代中期高校试行并轨招生为跃进,使高校收费持续增加,年增长幅度达到30%-50%,而进入本世纪的 2000年,全国高校学费大都达到了5,000元以上,而当时中国内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仅为5,854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2210元。--也就是说,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受教育已成奢侈消费。
不过,一胎化政策以及政府的诱导,使得中国人永远肯为两件事终身卖命,一是上大学,二是买房子。再穷的人也要让孩子上大学,似乎挤进大学府的门已成人生必经之路,哪怕眼下学费飙升,哪怕将来就业无门,至于是如何挤进的学府之门,是学有所成的结果,还是高校扩招的假象,疲惫不堪的学生与家长们大都不想再做讨论,至少眼下的难关已经渡过,至于四年之后的事,那就四年之后再考虑吧。而中饱了私囊的高校与节省了开支的政府更是不亦乐乎――孔方兄到底比孔圣人来得实惠,于是明年的政策就是继续扩招!
从2000年以来,本科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每年有几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出校门,却发现,“学士”的光环竟如同一顶破草帽,而在大街上顶着这样一顶草帽的人竟有好几百万!当走入就业市场,只望见黑压压的一片,呼吸着污浊沉闷的空气,这才发觉自己何时已沦为职业的乞儿――十几年的寒窗,父母半生的积蓄换来的就是今天的大梦方醒。于是一个新阶层出现了,这就是蚁族。不过这蚁族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底层最悲惨者竟然还有所谓的零工资就业。而习惯于麻醉自己的人们对“零工资就业”却颇能自慰的谓之积累社会经验,增加竞争实力。
不过,沦为蚁族与成龙成凤的理想落差毕竟太大,于是成绩较优秀的毕业生们终于踏出一条不是出路的出路,这就是考研,一旦挤入研究生学府之门,不仅避免了沦为蚁族的悲惨,而且还能在众学士中鹤立鸡群,何乐而不为。这一点不仅广大的学生们想到了,家长们想到了,学校和政府也同时想到了,于是从2003年开始研究生扩招,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竟达58万人还多,较之十年前翻了一番――当年大学府扩招的情形,不加改动的在研究生院翻版了。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深入和研究生教育的“普及”,于是如同本科生的贬值一样,研究生的通涨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自考研大军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自2010以来,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而与此相辅成恶性循环的是高校每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仍在不断扩大,以至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过本科生。
据武汉晚报报导,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达7704人,而本科招生计划不过7650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达7652人,而本科不过7500人。北大清华两校的研究生总数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
按中共的描述,在中国第一批大学府出现的旧社会,有腐朽的满清政府,有抢钱夺权为业的军阀,有具历史局限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可是今天看来,无论是哪一派,至少都认同科举、学校之事乃立国之元气,致强之根本。如今虽然学府林立,且不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育方向的悖谬,只这种完全不顾教育质量,单一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将教育与金钱挂钩的做法也实在是只有中共才能想出的创意,而中国社会的危机也由此更为深重。所谓“百工居肆成其业,君子居学成其道”,能使人人得而为学本是大好事,可如果学无所成,徒有虚名,则人才不得,反成蝗蚁之聚,久之必蠹天下。中共口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所实行者竟是误人百年之蠹虫教育,夫祸乱当今,贻害后世更有甚于此者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