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价直坠过半而无人接盘,银行或许不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绝对是排名前三的“苦主”之一。
房价久盘却不跌,已使政府逐渐失去耐性,包括限购、限贷、限价……等各种调控手段,从最初遮遮掩掩的“犹抱琵琶”,到目前大辣辣“指名道姓”,其手段之霹雳,令人刮目。其中尤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期的一席话最具代表性。
银监会不怕房价腰斩
刘明康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表示:根据信贷压力测试的结果,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也能够承受,不存在被房地产商裹挟一说。此一论述相当高明,既和行业撇清关系,也表达强硬立场。在2010年5月及2011年5月进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时,刘明康还瞻前顾后地指称:这只是金融行业的例行作业与检查,并不表示银监会对房价走势之判断,或楼市存在信贷风险……云云。其态度有天壤之别。
值得探究的是,转眼才过个把月便直指:房价腰斩也无所惧!固然气盖山河,惟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在我看来,刘明康恐怕高估了金融机构的安全底线,不能因为在紧缩措施的作用下,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累计新增7912亿元,同比少增5985亿元,开发商之银行贷款比例亦下降至3成,便乐观估计房价崩盘银行仍能承受,这种说法与判断“见树不见林”,明显偏颇且缺乏风险意识。
房价重挫,屋主有钱也不还
首先要知道的是,银监会之房贷压力测试属于设定场景,其他条件及状态均不变的“纸上谈兵”,与实际情况“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譬如:未考虑一旦房价重挫,影响的不一定是屋主的还贷能力,而是偿债意愿!“为赔钱货咬牙继续买单”,这对个人信用体系尚待完善、健全的我国来说,根本是天方夜谭!更何况房地产一旦崩盘所形成的“多米诺骨”效应,究竟有多强烈?对经济将产生何种冲击?目前难以有效掌握。毕竟,中国自1997年启动房改体制,走市场化、商品房路线以来,房地产始终一路高开高走、价量齐扬,从未遭逢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局势,与长达一年以上的坚定调控。惟我预判其真实结果,极可能是银监会的如意算盘落空,大量房子将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陷金融机构于经营险境!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都得“勒紧裤带”
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开发商身上,届时 “黑字倒闭”(资产大于负债,但资金匮乏),势必激增且泛滥成灾,乃至烂尾楼的出现都将无法避免,更别期待开发商还有偿还银行信贷的能力与意愿(跑路都来不及了)。
那么对地方政府带来之影响又如何?只怕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据国家审计署所公布之“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债务已达107174.91亿元,这还不包括乡镇层级的6万亿元。财政如此窘迫,如果再失去卖地收入会是什么情形?以北京、上海为例,便可窥其全貌。2010年上海全市财政收入2873.6亿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为1524亿元,今年上半年则滑落至545.4亿元;北京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为327.2亿元,仅为去年同期之半,这还不包括动辄以十亿元为计算单位的房屋交易相关税费收入,可见依赖之深与转型之难。而目前的困境是支出持续扩张,收入却大幅锐减,面对坎坷前景,地方政府怎能不“头皮发麻”?
任志强的“银行先死”说有依据
显然,面对步步紧逼、以〝围堵〞为主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无论地方、银行、开发商、投资人或屋主,基本无一不遭殃,有些行业处境甚至堪称“灭顶之灾”!
同样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房价直坠过半而无人接盘,银行或许不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绝对是排名前三的“苦主”之一。这也是任志强为什么在〝大难临头〞时,敢于说出:“要死,银行也会死在开发商前面”这样 “豪言壮语”的主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任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