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中共在低调纪念南京大屠杀,就算是低调,在中共也是鲜有的现象。中共自称是他带领中国人进行了八年的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中国这片土地,但是很奇怪,他们不敢涉及南京大屠杀的话题。有什么隐情吗?缺德事做多了,不敢面对?
打开尘封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战中应该和日本打的不是中国,而是苏俄,日本并没有计划大规模和中国开战,那个“蓄谋已久”和“处心积虑”的对华侵略是编造出来的。日本如果不和中国开战,中共就没有机会乱中夺权;日本如果进攻苏俄,苏俄就会多方受敌,把当时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共产主义政权消灭在摇篮里。在苏俄控制下的共产国际,不断地号召各国共产党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苏俄。各国的共产党也愿意服从,他们把苏俄当作世界革命的旗帜。这不是捏造,也不是秘密。“武装保卫苏维埃”就是当年中共的口号。这一切都是公开进行的。也有秘密进行的,那就是二战的真正原因,这个秘密一直到现在封闭得死死的,近期没有解封的可能,也许会成为永远的秘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日本最想进攻也最可能进攻的是苏俄。幸好历史不算久远,也幸好不是所有证据都被销毁了。那我们就看一些,看当时是什么情况。南京大屠杀也好冤有头、债有主,让生者明白真相,让死者闭上眼睛。
1934年1月30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关于美国军方对苏日危机的看法》。这是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的报导。文章介绍了美国军方对苏日危机的看法。让我们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文章说:
“在陆海军部里,高级将领们对于日本与苏俄之间即将到来的军事危机产生了意见分歧。但是值得报导的是,他们只是在危机到来的时间问题上意见不一,大多数都预料早晚会有一场战争。
“他们不同意斯大林对战争的观点,斯大林要发展经济来增强国家实力,所以才回避这个问题。”〔1〕
这个报导很有意思。斯大林要发展经济来增强国家实力,就回避战争问题。这其实只是个委婉的说法。斯大林不作掩耳盗铃的事。那不是“回避”,而是“处心积虑”地避免,一句话,要把战争弄到别处去。美国人显然是被斯大林蒙蔽了,1933年的10月,就在《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发表前两个月,苏俄的间谍佐尔格就收到斯大林的命令,要他密切注视日本进犯苏联的企图。〔2〕只有梁启超看出了苏俄的阴谋。早在1927年他就指出,苏联的目的就是要“牺牲了中国,作世界革命的第一步。”〔3〕这个阴谋站在苏俄角度上说,也许无可厚非:从保护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把祸水引到别处去好象顺理成章的。但对中国来说,这个计划就未免太毒辣了。有这个已经谋划好的既定方针,在面对虎视耽耽的日本侵略时,自然就把中国举出去作牺牲了。更可惜的是,中共配合了苏俄的计划。因为这个计划对中共也有利,他们可以借机夺得政权。
《纽约时报》的文章接着说:“荒木贞夫(1931~1934年任日本陆军大臣)将军,最近刚从日本军部卸任,他就认为日本与苏联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位将军还认为每推迟一天时间都会对日本更不利。他的继任者则认为拖延时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拖延是被迫的。其原因在于距日本650英里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驻扎有苏联红军。”〔4〕
这个在时局问题上的分歧也只是苏、日之间早战、晚战的问题。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中国的海森崴,那里还有苏俄操纵的第三国际,它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强国觊觎中国的胃口。日本内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苏、日必战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日本进攻中国是“蓄谋已久”的和“处心积虑”的观点。
当时中国已经基本被日本搞定,“中国的版图和人口已被日本通过军事和外交的手段强行划分,这时如果日本人行动迅速就可以来对付苏联,也就是说可以避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飞机带来的灾难。”这就是当时美国记者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日本当时唯一顾虑的是在进攻苏联时有中国人从被后配合苏联威胁日本。但他们错误地认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追随者全部都是中国人,并不是苏联人,莫斯科同陕西和福建之间也并不存在沟通与效忠关系。”〔5〕当然,他们这种错误估计有利于作出向苏俄攻的决定。日本人并不傻,面对中国这个人口泛滥却资源有限的大国,就象一只耗子对着大象,就算大象随便让它吃,它能吃得下吗?而进攻苏俄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后来日本没有进攻苏联而是转而来侵略中国,以致于再后来发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就需要另外写长文章来论述了。不过可以顺便提一下的是:已经有作家论证了,斯大林在中国的红色代理人是引发中日全面战争、也导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6〕
(2007年12月14日写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打开尘封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战中应该和日本打的不是中国,而是苏俄,日本并没有计划大规模和中国开战,那个“蓄谋已久”和“处心积虑”的对华侵略是编造出来的。日本如果不和中国开战,中共就没有机会乱中夺权;日本如果进攻苏俄,苏俄就会多方受敌,把当时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共产主义政权消灭在摇篮里。在苏俄控制下的共产国际,不断地号召各国共产党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苏俄。各国的共产党也愿意服从,他们把苏俄当作世界革命的旗帜。这不是捏造,也不是秘密。“武装保卫苏维埃”就是当年中共的口号。这一切都是公开进行的。也有秘密进行的,那就是二战的真正原因,这个秘密一直到现在封闭得死死的,近期没有解封的可能,也许会成为永远的秘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日本最想进攻也最可能进攻的是苏俄。幸好历史不算久远,也幸好不是所有证据都被销毁了。那我们就看一些,看当时是什么情况。南京大屠杀也好冤有头、债有主,让生者明白真相,让死者闭上眼睛。
1934年1月30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关于美国军方对苏日危机的看法》。这是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的报导。文章介绍了美国军方对苏日危机的看法。让我们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文章说:
“在陆海军部里,高级将领们对于日本与苏俄之间即将到来的军事危机产生了意见分歧。但是值得报导的是,他们只是在危机到来的时间问题上意见不一,大多数都预料早晚会有一场战争。
“他们不同意斯大林对战争的观点,斯大林要发展经济来增强国家实力,所以才回避这个问题。”〔1〕
这个报导很有意思。斯大林要发展经济来增强国家实力,就回避战争问题。这其实只是个委婉的说法。斯大林不作掩耳盗铃的事。那不是“回避”,而是“处心积虑”地避免,一句话,要把战争弄到别处去。美国人显然是被斯大林蒙蔽了,1933年的10月,就在《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发表前两个月,苏俄的间谍佐尔格就收到斯大林的命令,要他密切注视日本进犯苏联的企图。〔2〕只有梁启超看出了苏俄的阴谋。早在1927年他就指出,苏联的目的就是要“牺牲了中国,作世界革命的第一步。”〔3〕这个阴谋站在苏俄角度上说,也许无可厚非:从保护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把祸水引到别处去好象顺理成章的。但对中国来说,这个计划就未免太毒辣了。有这个已经谋划好的既定方针,在面对虎视耽耽的日本侵略时,自然就把中国举出去作牺牲了。更可惜的是,中共配合了苏俄的计划。因为这个计划对中共也有利,他们可以借机夺得政权。
《纽约时报》的文章接着说:“荒木贞夫(1931~1934年任日本陆军大臣)将军,最近刚从日本军部卸任,他就认为日本与苏联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位将军还认为每推迟一天时间都会对日本更不利。他的继任者则认为拖延时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拖延是被迫的。其原因在于距日本650英里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驻扎有苏联红军。”〔4〕
这个在时局问题上的分歧也只是苏、日之间早战、晚战的问题。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中国的海森崴,那里还有苏俄操纵的第三国际,它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强国觊觎中国的胃口。日本内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苏、日必战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日本进攻中国是“蓄谋已久”的和“处心积虑”的观点。
当时中国已经基本被日本搞定,“中国的版图和人口已被日本通过军事和外交的手段强行划分,这时如果日本人行动迅速就可以来对付苏联,也就是说可以避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飞机带来的灾难。”这就是当时美国记者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日本当时唯一顾虑的是在进攻苏联时有中国人从被后配合苏联威胁日本。但他们错误地认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追随者全部都是中国人,并不是苏联人,莫斯科同陕西和福建之间也并不存在沟通与效忠关系。”〔5〕当然,他们这种错误估计有利于作出向苏俄攻的决定。日本人并不傻,面对中国这个人口泛滥却资源有限的大国,就象一只耗子对着大象,就算大象随便让它吃,它能吃得下吗?而进攻苏俄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后来日本没有进攻苏联而是转而来侵略中国,以致于再后来发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就需要另外写长文章来论述了。不过可以顺便提一下的是:已经有作家论证了,斯大林在中国的红色代理人是引发中日全面战争、也导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6〕
(2007年12月14日写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附注】
1、海南出版社:《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第843页
2、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克格勃全史》,第194页、1927年5月5日《梁启超全集.致孩子们》,6265页,原文中说:"原来在第三国际指挥之下的共产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牺牲了中国,来作世界革命的第一步。在俄国人当然以为得计,非如此他们便不能自存,却是对于中国太辣手了。"梁启超还说:"他们最盼望帝国主义高压中国,愈高压则他们的运动愈顺 利。"
4、同1,第844页。
5、同1,第845页
6、见张戎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电子版,第172页。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日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