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要改造城中村 和上次「缺德的發明」不同?(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推進城中村改造。(圖片來源:Zhong Zh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推進城中村改造。這次與被稱為「缺德的發明」的棚改貨幣化去庫存有什麼不同?對房地產市場有何影響?

中國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

據中國《華夏時報》等媒體7月24日報導,中國住建部等七部門印發了《關於紮實推進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部署各地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畫實施,謀劃2024年改造計畫。

《通知》顯示,要抓好樓道、環境和管理等3個重點,消除安全隱患,加強「一老一小」等適老化及適兒化改造等。並且,還首次對下一年度的改造計畫進行部署,鼓勵具備條件的項目提前至今年開工實施,並將改造範圍擴大至2005年底前的住宅小區。

此前在7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

會議提出,「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輿論熱議並質疑,這是否是「棚改2.0版」?

棚戶區改造2.0版?城中村改造也有不同

棚改(棚戶區改造)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被北京當局稱為是構建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貨幣化安置的出現,慢慢讓棚改走了樣、變了味兒。

棚改的貨幣化安置以全世界絕無僅有、政策上大開大合的方式啟動了一場全國性的樓市狂歡,短短3年間徹底逆轉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釋放貨幣3萬億元。

中國財經分析人士齊俊傑曾撰文認為,貨幣化安置是一個缺德的發明,是定向投放貨幣的,也就是貨幣投放在哪裡,哪裡就出現明顯的貨幣超發。所以只要棚戶區改造所到之處,房價就會飆升。這就是漲價去庫存的邏輯,拆遷給錢,然後人們加上自己的收入全部都變成首付,去向銀行貸款。並且,一旦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去庫存完成,當地政府馬上會出臺政策進行限售,美其名曰防止樓市暴漲,說白了就是不讓人賣,沒有賣盤,房價就不可能跌下來。很多三四線城市,租房回報率連1%都不到,而且根本就租不出去。說明根本就沒需求。房地產不但在扭曲中國經濟,更是在透支年輕人的生活和未來。最後大量安置得到的資金轉換成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有限責任變成了無限責任,看起來銀行和金融系統安全了,不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了,但是上演了一場系統性的社會風險。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聰等人日前在《本輪城中村改造的承繼和創新》的報告中認為,本輪城中村改造和歷史上的棚改有些不同,棚戶區改造是針對全國的,大量貨幣化資金投入,使得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且三四線城市人口和產業相對薄弱,開發規模過大,增加了經濟運行長期風險。本輪城中村改造則專門針對超大特大城市,由於一線城市的城中村情況更加複雜,本輪改革可以說是啃硬骨頭的改革,這可能意味著資金投入速度更慢。

也有分析認為,城中村改造主要是面向超特大城市,有可能是房票安置制度,即以地換房或以房換房,也是為了房地產市場去庫存。

地方政府責任與債務令人關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棚改、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從最初就設定了地方政府責任,例如,2021年12月,中國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強調各地確定改造計畫不應超過當地資金籌措能力、組織實施能力,防止盲目舉債、增加政府隱性債務。

不過在此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不斷增大。根據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3506億元,同比下降16%,僅完成預算的30%。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8687億元,同比下降20.9%。在土地財政縮水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更加受到各方關注。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