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5月19日訊】上一篇文章「離奇:30萬億新增人民幣消失在哪兒了?」談到,過去一年,中國國內的廣義貨幣新增了31萬億元,但是,真實GDP沒有增加多少,通脹也沒有改變多少,這就意味著,31萬億元的新錢砸下去,中國經濟都沒個什麼聲響。
既沒有進入GDP,又沒有顯示出通脹,這31萬億元新錢,到底消失在哪裡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M2的統計內容開始「尋找」,因為,根據中國央行對廣義貨幣M2的定義: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更具體的,從存款的持有人上來說:M2=在銀行體系之外所有流通中的現金(M0)+居民、企業單位在銀行的所有活期存款+居民、企業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機關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存款。也就是說,人民幣廣義貨幣,基本上囊括境內所有的存款+現金(不包括境外人民幣存款),只要分析2023年的存款,相比2022年對應月份的構成就知道,新增的31萬億「新錢」,到底去了誰的賬戶上。
中國央行對境內的人民幣存款類型區分,體現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具體來說,除了流通中的現金之外,劃分為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機關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這五大類,其中住戶存款和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又進一步被區分為「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及其他存款」,這5個存款條目,再加上流通中的現金,大致就是廣義貨幣M2的統計了。
為了更深入準確地對比歷史數據,通過對2021年、2022年和2023年3月的M2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一年時間裏,增加最多的,竟然是居民的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從2022年的75.2萬億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91.6萬億元,淨增加16.4萬億元。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去年新增的31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中,有一半以上,都已經進入到居民的存款賬戶上了,因為該條目統計的是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所以,你也可以理解,這些「新錢」進入居民賬戶之後,有超過一半,已經轉化成居民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新錢的一半以上,已經進入居民賬戶了!
過去一年,其次增加最多的,是非金融企業的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從46萬億元增加到了52萬億元,淨增加6萬億元,也就是說,非金融企事業單位,也得到了6萬億元的「新錢」。
接下來,是居民活期存款、機關團體存款、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分別增加了3.5萬億、2.2萬億和1.7萬億。
最意外的,是政府的財政性存款,不僅沒增加,反而縮減了超過1000億元,這在近幾年的歷史上也是從未有過的現象,在貨幣總量暴增31萬億的情況下,政府財政存款的減少的確是有點離譜——要知道,2021年,政府財政性存款還額外增加了1.1萬億元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2022年一年不斷的疫情封控之下,加上高企的顯性和隱性地方政府債務,2022年可能是最近幾年裡地方政府財政最困難的一年,據說,許多地方的政府公務員都降薪、甚至是欠薪……
可惜,央行的統計中沒有進一步區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存款,否則倒是可以好好分析一下。
另外,從分析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居民和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都遠低於定期存款的增速,其中居民的活期存款增速金額流通中貨幣的增速(對應著CPI增幅),又遠高於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對應著PPI增速),這也正好對應了之前談到的通脹情況:中國過去一年的CPI和PPI增速,遠低於貨幣供應的增速;PPI同比增速,又遠低於CPI的增速。
總結下來,很顯然,過去一年新增31萬億元的「新錢」,最主要還是進了居民部門的賬戶。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感受不到呢?
呃,這個問題嘛,問得太有深度了。
大概,只有從招商銀行歷年的年度報告裡,才能給我們一個好的解釋了。
在中國,有關個人財富和貧富差距的數據,特別是銀行存款和資產的差距,獲取途徑極少,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上市公司,招商銀行的年度報告,給我們提供了一份每年一窺中國貧富差距的可靠數據。
招行把每月的日均總資產在50萬以上的客戶稱為「金葵花客戶」,而對於更高淨值的人群,招行更是開通了「私人銀行服務」。我們可以簡單認為,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服務對象,是高淨值的富裕人群;非私人銀行客戶的金葵花客戶,則是有點兒資產的中產階級;其他的一般客戶,就是普通人了。
2023年3月25日,招商銀行發布了其2022年的年度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關於招商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數據如下:
截至2022年末,招商銀行零售客戶總數達1.84億戶,較上年末增長12.68%,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餘額(AUM)12.12301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68%。其中,私人銀行客戶數突破13萬戶,管理客戶總資產餘額3.7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74%,戶均總資產2813.38萬元,較上年末增加32.95萬元;金葵花及以上客戶共計414.34萬戶(即月日均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客戶),較上年末增長12.84%,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戶總資產餘額98665.96億元。
綜合招商銀行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年報,把其私人銀行客戶、金葵花客戶和一般私人客戶的數據給區分出來,就可以總結招商銀行金融零售客戶的資產分布結構了。
過去3年招商銀行各類客戶資產變化情況一覽(數據來源:招商銀行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年報)
這份數據,告訴了我們一些有點兒殘酷的真相:
佔總客戶群體0.07%的富人,擁有招商銀行管理總資產的31.3%,2022年其人均資產高達2813萬元,相比2021年人均增加33萬元;
佔總客戶群體2.2%的中產,擁有招商銀行管理總資產的50.1%,,2022年其人均資產為151.4萬元,相比2021年人均減少近2萬元;
佔總客戶群體97.75%的普通,擁有招商銀行管理總資產的18.6%,,2022年其人均資產為1.25萬元,相比2021年人均增加1100元。
綜合招商銀行的數據,2.27%的人擁有招商銀行所管理資產81.4%,通常所謂的「2/8法則」,用在財富分配上,極大概率低估了財富分配的不平衡性——實際是2%的人可能就擁有了80%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以往人數、資產和人均資產都持續增長的「中產階級」,在2022年,其人均資產額度,居然罕見的出現了下降(人均下降2萬元),而不管怎樣,富人和普通民眾的資產,反而都還有所增加,這說明在過去的2022年,財富的不平等在加劇,而中產階級,恰恰是最受擠壓的一群人!
實際上,作為非「國有六大行(工中農建郵交)」的成員,招商銀行在中國東部的大中城市服務網點較多,而在中西部的網點相對較少,其客戶整體上已經屬於中國文化層次和收入相對較高的人群——招商銀行的客戶資產分布,尚且是如此情況,中國整體的貧富差距,大家應該抱有更清醒的認識。
也正是通過招商銀行的這份數據,你大致也應該明白了,為什麼2022年新增加了31萬億元的貨幣,其中近20萬億明明都已經躺在了居民部門的賬戶上(3.5萬億活期存款、16.4萬億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卻並沒有收入增加的感覺……
因為,在中國這種傳統的、無限額度的信用貨幣發行模式下,有極少極少一部分居民,總是能比其他的居民,更能得到新發行貨幣的絕大部分份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