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孩童的人際問題要十分謹慎,若是長輩強出頭護幼,只恐加重集體霸凌的發生。
關心香港反送中事件的人,會發現近期開始出現一些與反送中有關的霸凌事件。只是,遭到霸凌(Bullying)的人,是身處異地的港生,例如紐西蘭有力推反送中活動的港生收到死亡恐嚇,嚇得不敢去上學;例如台灣義守大學與東吳大學就曾爆發在台港生與大陸學生發生衝突,而25日晚間文化大學更爆發肢體衝突,使得一名港生被從高台拉下摔傷。
雖然事後多方部門呼籲大家要彼此尊重,切勿使用言語或肢體霸凌,連警方也介入調查,甚至連總統蔡英文都於26日針對此事於臉書貼文表態:「不管在校園裡還是校園外,任何暴力行為,無論施暴者是什麼身份,我們都不會容許、更不會姑息!
近來陸續傳出,來台的香港學生因為在大學校園內聲援反送中,而受到部分中國學生的暴力攻擊。我要很嚴肅地說,台灣是民主的國家,不是極權的地盤!在這裡我們包容不同的意見,但絕對不會接受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不同意見的人。」(請參見港台新聞〈陸生在臺對港生施暴 蔡英文首度發聲〉,2019/9/27;相關新聞請參見港台新聞〈在台陸生的離譜行為 苦苓解釋原因〉,2019/09/26、〈在台陸生又鬧事 推傷港女還怒罵不堪字眼〉,2019/09/26、〈在台陸生掐頸毆港生 嗆「不當中國人就去死」〉,2019/09/20)
霸凌屢現
雖說現代社會比以往更便利,人們受教育的程度是更高了,可是為何霸凌依舊屢現呢?連一些好萊塢大咖都曾坦言,自己有過被霸凌的慘痛經驗。連第30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知名女歌手蔡依林的第14張專輯《Ugly Beauty》中的〈玫瑰少年〉一曲,也是在向因為性別特質而慘遭霸凌的屏東少年葉永鋕致敬。
倘若你關心教育課題許久,絕對會發現霸凌從來不曾自校園議題中缺席。其實,這是人與人缺乏了互相理解、尊重、同理心等惡況,否則,怎麼會有在台港生站出來支持香港社運,就遭到辱罵與恐嚇呢?!簡而言之,就是少了善與忍。各地的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而且有的孩子在讀國小時就曾被集體霸凌……這正是現代社會道德下滑的惡果,絕對不是好現象。
正因如此,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6日舉辦「防制霸凌、眼口並行」的活動,除了響應即將到來的10月2日「國際非暴力日」以外,更希望藉由藝人有趣的表演,融合零霸凌、反暴力等主題,呼籲大家一起來友善校園,打造一個讓莘莘學子過得安全、舒適又快樂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孩子身心健全的發展,同時請所有市民與家長日常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若發現任何不當,可隨時通報,以利在第一時間內找出問題、消弭禍源,免除不幸的發生。
這新聞著實令人感嘆,因為霸凌事件可不限於國高中,因為香港反送中一事,更令霸凌現於大學校園中。由此我們可知,無論是涉及同儕關係或多元性別議題或階級差異,甚至是近期的社運活動……霸凌,無關甚麼族群,無關甚麼意識形態,無關年紀或身分,甚至是學識。霸凌,幾近是人人皆知的名詞了!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資料館的《2018台灣校園霸凌防制現況調查》研究表示:「近七成(66.4%)兒少曾有接觸校園霸凌的經驗,這些接觸霸凌的兒少中,多數為旁觀者佔六成五(64.7%),曾被霸凌佔17.1%,霸凌他人者佔9.2%,曾霸凌人也被霸凌者佔9.0%。」
與霸凌有關者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那麼我們理應釐析出一些謹慎的預防方法。有專家認為,注重儀容、保持禮貌與少做出一些怪動作等,都是能夠事先預防霸凌發生的可能,因為一個人的外觀與行徑的確是影響同儕觀感與決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態度的主因之一,此外專家還表示,爸媽若是過分護子,只怕在強出頭之際,亦助長了其他孩子的敵視態度,加重霸凌機率的發生。
近日有大學生因為支持香港反送中,遂遭霸凌,連總統蔡英文都發聲表態,絕不容許任何暴力行為的發生。據調查,近七成(66.4%)兒少曾有接觸校園霸凌的經驗。圖乃示意圖。
如何協助被霸凌的孩子
那麼,若是確定孩子遭受霸凌,身為父母或長輩的我們,又該給予什麼樣的幫助呢?根據〈平均4學生有1人曾被霸凌 關於霸凌,父母必須知道的10件事〉、〈「他們不愛我,那你呢?」面對受霸凌孩子,父母應該做的五件事〉所言,我們要做的事,絕對是成為支持他們的人!
我們除了能夠做到陪伴之外,還得傾聽並主動引導來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並讓孩子確切瞭解到「這是一件可以談論的事」、「被霸凌不是他的錯」,以及真正感受到我們想要幫助他。等到與孩子建立了信任關係,或是讓孩子擁有了能夠抒發情緒的安全場域之後,可以再鼓勵孩子多討論事情的細節。我們得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讓他明白自己有精神後盾(非有恃無恐的靠山),自己絕對「不是孤單一人的」。然而,若想以調換座位或班級或學校等主動避開的方式來減緩霸凌問題,恐怕不是最佳妙方,因為無論孩子有沒有因為霸凌而產生失眠、對有興趣的事情失去熱忱、食欲不振等徵兆,盡量維持以往的日常規律是最適洽的。因為,孩子不需要因為「被霸凌」而「被迫改變」。當然,若真有需要大幅度調整,得將家庭、學校等一切因素列入考量,方才作出最好的因應措施。
此外,因為霸凌並非單向的個體問題,關乎更繁複的人際關係,因此得給予孩子承諾,讓他瞭解到自己不需一個人處理這種涉及到權力不對等結構的問題,同時讓他深知:無論在外遭受到甚麼樣的惡言惡行,始終有個地方(家)保護、接納著他。
由於一個霸凌事件有可能牽連多位孩子、數個家庭,甚至牽涉到師長或其他長者(無論是有所作為或無所作為,都有可能加重霸凌現象),因此若有必要,學校是有法律義務來作出懲處。
當然上述這些是大家最不樂見的情況。倘若霸凌他人者不需經旁人協調而主動向受害者道歉,倒也算好事一樁。不過,霸凌他人者切莫以為出面道過歉或是與對方和解之後就沒事了,因為亦如高中時被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霸凌過的女星莫允雯所言的那樣:「當時覺得講開就過了,但只有自己清楚,那傷害永遠都在!」
我們終究無法真正的完全的一絲一毫的理解到、感受到他人的情緒與思維,所以在霸凌人了之後,不是道個歉就能讓一切都恢復到過去,像沒有發生過事情一樣。況且許多被霸凌者,會出現身心方面的負面影響,有的時間很長,有的甚至是影響到後續的人生。
所以囉!我們要管理好自個兒,同時不忘關懷他人,保持一顆平和、良善的心,努力成為一個可以很好的人。
面對遭受霸凌的孩童,親友能做的事,絕對是要成為支持他們的人,也就是要成為他們的精神後盾!(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參考資料
〈2018台灣校園霸凌防制現況調查〉(兒童福利聯盟網,2019/01/03)
女人迷編輯,〈「他們不愛我,那你呢?」面對受霸凌孩子,父母應該做的五件事〉(回家吧 I’m home,2019/09/03)
羅比媽〈平均4學生有1人曾被霸凌 關於霸凌,父母必須知道的10件事〉(天下雜誌,2019/06/19)
〈莫允雯年少遭好友霸凌「傷害永遠都在」〉(中時電子報,2019/09/26)
〈反送中再遭襲 文大港生墜高台〉(自由時報,2019/09/26)
〈紅勢力襲全球 反送中港生遭霸凌:怕到不敢回學校〉(蘋果新聞網,2019/09/27)
〈防制霸凌 新北推動友善校園〉(台灣新生報,2019/09/27)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