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患者會先經過一個叫做「前期」的階段,然後才邁入成熟階段,也就是確診糖尿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第二型糖尿病不是急性病,而有一個很長的發病過程,從發現初步徵兆到確診,有時長達10年以上。在那段期間,血糖、體重、胰島素阻抗都會逐漸上升。
成人發病型糖尿病(adult-onset diabetes),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常見症狀有煩渴、頻尿、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還包括多食、疲倦,或有治不好的痠痛,以上症狀通常會慢慢出現。高血糖帶來的長期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可能導致失明、腎臟衰竭、甚至四肢血流不順而需要截肢;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突然發生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但卻不太會併發糖尿病酮酸血症。
從發現初步徵兆到確診,有時長達10年以上。在那段期間,血糖、體重、胰島素阻抗都會逐漸上升。有時飯後血糖胰島素也會上升,以抵銷胰島素阻抗。此外,大多數患者會先經過一個叫做「前期」的階段,然後才邁入成熟階段,也就是確診糖尿病。
因此有人相信,找出剛進入「前期」階段的人,讓他們改變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便可能延緩發病。但是實驗的結果並不理想,已進入「前期」階段的人,發病過程並不會因為預防方法而減緩或停滯。
有3個數值可以當作糖尿病的預警:空腹血糖、BMI、胰島素敏感度,它們在發病前10年已經與正常人顯著不同。更重要的是,那3個數值甚至可能預警糖尿病的「前期」階段——在病人進入糖尿病「前期」的前10年,它們已不正常了。
因此,一個人在糖尿病發作的前20年,身體的血糖代謝可能就異常了。越早得到警訊,預防的方法越多,預防成功的機會越大。
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肥胖而又缺乏運動的人,具有先天基因遺傳者風險也較高。第二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患者約九成的病例,另外一成為第一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β細胞遭自體免疫破壞,而有絕對性胰島素缺乏的問題。糖尿病確診需經由血液檢查而定,如檢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或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
部分的第二型糖尿病可經由保持正常體重、規律運動及適當飲食來預防,治療方式有運動和改變飲食等。如果沒有經常性血糖偏低,建議的治療藥物為二甲雙胍,但許多患者最終都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口服降血壓藥的患者則不一定需要。對肥胖的患者而言,接受減肥手術對改善糖尿病亦十分有效。
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常見症狀有煩渴、頻尿、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還包括多食、疲倦、或有治不好的痠痛,以上症狀通常會慢慢出現。高血糖帶來的長期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可能導致失明、腎臟衰竭、甚至四肢血流不順而需要截肢;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突然發生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但卻不太會併發糖尿病酮酸血症。
建議
1、第2型糖尿病人若在2~3個月內採用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來控制血糖,無法達到治療目標時,即應開始使用口服糖尿病藥。
2、使用單一種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無法達到治療目標時,可加上其他種類的口服抗糖尿病藥。加入其他種類的口服抗糖尿藥之間隔期間,應盡量的短,但須考慮各種口服抗糖尿病藥的藥力學特性。應及時調整藥量及(或)加入其他種類的口服抗糖尿病藥,於6~12個月內達到個別的糖化血色素目標。
3、選擇口服抗糖尿病藥的種類須依照病人個別情況而定,日間給予口服抗糖尿病藥無法達到控制範圍內,可於睡前給予胰島素的治療。
飲食
1、每餐的基礎食物
將以下食物當成每餐的基礎,例如:蔬菜、豆莢類、扁豆類、麵、米、全麥麵包、五穀類、大麥、全麥、新鮮水果。要注意很多加到食物中的醬料及防腐劑富含鹽分、糖或油脂,應避免食用。
吃少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海鮮、蛋、瘦肉、去皮雞肉、堅果類、低脂起士、低脂優格、低脂牛奶。
2、少吃點的食物
盡量減少脂肪、糖及酒精的攝取,例如:油、奶油、動物性脂肪、氫化奶油、椰奶、椰奶油、加工肉品、油炸的食物、含有防腐劑或加工的食物、酥皮點心、甜點、餅乾、軟性飲料(soft drink)。
體能活動可以增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控制以及幫助減輕體重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體能活動在第2型糖尿病的管理上占有重要的角色,體能活動可以增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控制以及幫助減輕體重等。糖尿病人若有規律運動,則在12~14年之中死亡率明顯較低。
責任編輯: 心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