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七夕,大家就不禁想到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七夕快到了,大家不禁想起牛郎織女應該要來個一年一度的相會的故事。其實,古籍中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是特別的多!連張騫都見過牛郎織女呢。就讓小編來略提一二。
古籍早載牛郎織女 只關星座無關愛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大東》即有相關記載,可是字句中只提及「織女」與「牽牛」(即是指牛郎)這兩個星座,並無述及兩人戀愛的部分: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
後來,古籍逐漸出現了關於織女與牛郎的愛情關係的記載。甚至是連古代小說中都出現了有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例如《喻世明言・第一卷・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即描述一位婆子以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來勸人:「牛郎織女,也是一年一會,你比他倒多隔了半年。」由此可見,並非僅有現代才盛傳此事。古人早熟透此傳說,並三不五時會拿它來做比喻,說事理呢。
不過,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可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完整、具戲劇性的,有的古籍只是稍稍提及、帶過此傳說。例如,南朝梁吳均於《續齊諧記》記載之事即相當簡短,與現今流傳的相當不同。
吳均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去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復三年當還。』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織女嫁牽牛。」
這段意思是說,桂陽有位仙人成武丁,他忽然對弟弟說:「七月七日,織女當要渡過星河,眾神仙都要返還仙宮。我已經獲得召喚,不得再停留人間,所以我要與你告別了。」武丁的弟弟說:「織女為何要渡河?你去了之後將何時歸返?」武丁回說:「織女暫且與牛郎相會,我三年後將會回來。」隔天,武丁就消失了蹤跡。至今,百姓還流傳著織女嫁給牛郎的傳說呢。
得機石明示 名人仙人相會時
南朝梁代宗懍亦於記載荊楚時節習俗的《荊楚歲時記》中,較詳細的描述了牛郎織女的事: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按:戴德《夏小正》云:「是月織女東向。」蓋言星也。《春秋運斗樞》云:「牽牛神名略。」《石氏星經》云:「牽牛名天關。」《佐助期》云:「織女神名收陰。」《史記・天官書》云:「是天帝外孫。」傅玄《擬天問》云:「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此則其事也。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月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媍,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則主瓜果。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借天帝二萬錢下禮,久不還,被驅在營室中。」河鼓、黃姑,牽牛也,皆語之轉。
另外,《荊楚歲時記》還記載了織女給榰機石的故事,此事亦記載於〈宋歲時廣記・卷二七・得機石〉中:
漢武帝令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織女取榰機石與騫,而還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所得榰機石,為東朔所識。」
這故事即是說,漢武帝命令張騫至大夏尋找河源,他乘坐竹筏來到一處。見到城郭就像是官府一樣,室內有一位女子正在紡紗織布,又見到一位男子正在放牛喝水。張騫問道:「這裡是何處?」對方答說:「可以問問嚴君平(西漢的道家學者、蜀之八仙)。」織女還給了張騫一個榰機石。後來張騫抵達蜀地問嚴君平時,君平說:「某年某日,有人去到了牽牛織女那兒,並得到了東方朔所認得的榰機石。」
因此,《荊楚歲時記》所載的:「張騫尋河源。得一石。示東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織女支機石,何至於此。』」即是說,張騫在將織女給的榰機石拿給東方朔看後,東方朔大驚:「這個石頭乃是織女的榰機石,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呢?」
唐人宋之問還根據這個記載,寫了一首〈明河篇〉,這首唐詩的最後四句即為:「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如何,古人所載的是不是挺有趣的?比起今人僅僅知曉的一兩則雷同的故事,豐富多了吧。
參考資料
華文〈牛郎織女的故事及其內涵〉
荊楚歲時記、明河篇(維基文庫)
詩經、喻世明言、荊楚歲時記(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