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雨中耕作。(網路圖片)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沿著它們,張騫曾經出使西域、文成公主遠嫁他鄉、成吉思汗遠征歐洲大陸……這些道路逶迤過崇山峻嶺、大漠黃沙、蒼茫草原。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
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夏特古道(也叫夏塔古道)
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臺,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裡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由於古道地質條件複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太白古道
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於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讚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從太白山古道登山口進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廟宇,現在自下至上分別還留有下白雲、上白雲、大殿、駱駝樹、斗母宮、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廟宇或遺址。這條古道,步移景換,植被分帶鮮明,第四季冰川遺蹟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古風古路仍依舊,今景今韻邀君登」。
劍門蜀道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筑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誌。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位於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側,北靠黃山,南依天目山,全長25千米,是古時聯繫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歷史上徽商與浙商交流貿易的重要通道。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點有:障山大峽谷、胡氏宗祠、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南第一關等。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自古以來就非常有名,它擁有1300年多年的歷史,從陝西西安(即古長安)開始,途經甘肅、青海,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最後到達西藏的拉薩(古吐蕃邏些),全長3000多千米,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以及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唐蕃古道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最引人關注的還是文成公主與松讚干布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的這段歷史佳話。
陰平古道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將領付友德曾帶兵走過此道,紅軍長征時,李先念曾率領紅軍走過此路,後來人民解放軍青川時曾走過此道。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裡裹氈而下,度守摩天嶺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如今嶺南已開闢了曲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
雲臺古道
雲臺古道(修陵官道)是一條早已被廢棄的古代商道,據說這條古道修建於公元908年的宋代,是當時山西通往汴梁都城最近的一條大道。可以想像,當時這條古道有多麼繁華,在沒有大型工具、機械設備的時侯要想挖開這樣一條山縫,鋪設這樣一條道路要耗費多大的力量。
行走雲臺草甸,一望無際之間,感受一份廣闊的豁達。有年代久遠的古驛站,沿途可以看到峻峭的太行山風光,古官道就從雲臺山的高山草甸穿過,在古官道上,官道寬大約有3米,青石條鋪地路面,在坡陡處還有防滑的石條坎,路邊還跺有等距離的大石塊防止路基塌陷,路邊還保留著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古驛站。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為主幹線,連接著縱橫南北的的各條支線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為其主要組成部分。遠古的烽煙、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動、筑城戍邊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數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兩側,它是那個時代經濟、文化的具體象徵,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足音。京西古道距今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所蘊涵的厚重文化底蘊和燦爛的永定河流域文化疊聚成輝。京西古道作為一種文化,愈顯珍奇,京西古道是京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和歷史見證。
旌德古道
旌德古道:位於安徽省旌德縣,古時供傳車、驛馬通行的旌涇、旌績、旌寧、旌太四條縣際驛道,舊時均為石板路。因地扼宣、徽咽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部分路段已改建成公路,少數廢置未用。
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位於距廣東南雄約30公里梅嶺頂部。其得名相傳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得來。梅嶺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這裡多梅樹,故稱「梅嶺」。南雄梅關是南北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南雄」。梅關古道設關始於秦朝。
太行八陘
太行山聳立於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綿延400餘公里,是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要道,也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太行山有很多條東西向的山谷,著名的有八條,被稱為太行八陘,分別為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和軹關陘。古代由於人們條件所限,沒辦法修建隧道、盤山公路等,山路多修建在山谷和河邊,所以太行八陘就成為那時重要的軍事和商業通道。
甲桑古道
甲桑古道是公元5世紀末,第32代讚普朗日松讚從雅礱部落出發,遷移到甲瑪溝時所經之路,它是連接前後藏唯一的、重要的戰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聖雅礱必走的一條道路。甲桑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條真正的天路:它的徒步線路的起點為松讚干布出生地拉薩墨竹工卡縣甲瑪鄉,終點是山南地區扎囊縣的桑耶寺。線路長度近100千米,起始海拔3865米,需要翻越海拔5300米的埡口。
責任編輯: 潤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