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15日訊】十多年過去了,中國銀行業是否將再受到另一次壞賬問題的衝擊?壞賬問題會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看來現在仍沒有結論。
但無論怎麼樣,清理過去危機留下的壞賬都可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INET中國經濟博客作者陳龍已經注意到,中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AMCs)正在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這四家「壞銀行」是在1999年創建的,以賬面價值購買了四大國有銀行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這相當於當時四大國有銀行貸款總額的約20%,或1998年中國GDP規模的18%。
雖然當時的融資安排有點神秘,但AMCs一共發行了價值約8400億元的債券用於交換銀行的不良資產,而剩下的部分大部分是由人民銀行支付的。當時信達購買了建設銀行的不良資產,華融購買了工商銀行的不良資產,東方購買了中國銀行的不良資產。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AMCs明顯只是打算存在10年的。但根據人民銀行的官方數據,直到2009年,在8000多億元AMCs債券中,只有1000億已經償還給銀行。所以這些債券又被展期了。
陳龍注意到,在2009年以後,大型銀行持有的AMCs債券開始大幅減少,而在之前的10年裡,這些債券一直維持在接近開始時候的水平。
從2009年開始,AMCs債券的償還速度突然加速了。根據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2012年年報顯示,它們持有的AMC債券已經大幅減少。實際上,從2009年展期處理以後,建設銀行持有的信達(AMCs之一)債券就每年都在減少。
實際上,四大國有銀行其中三家持有的未償付AMCs債券比例,已經從2010年佔原規模的94%,下降到2012年的只有55%。
陳龍寫道:
這是很有趣的。在第一個10年裡,AMCs的盈利能力是不足以償還任何所發行債券的本金的,所以這些債券被展期10年,但在展期剛開始以後,它們又突然開始大規模的償還債券。
在2009年以後,為什麼AMCs突然開始償還它們所發行債券的本金呢?理論上說,這只可能存在三種可能性:
1.它們成功從壞賬中回收現金,這樣它們就有足夠的錢償還債券。
2.它們利用留存收益償還債券。
3.其它人幫助它們償還債券。
AMCs的財務狀況並不很透明,但有報導說,信達是唯一一家有能力按時支付所發行債券利息的AMC(每年的利息為55.6億元),2009年,信達的淨利潤只有44億元。因此,信達不可能有能力償還高達1900億元的債券本金,除非在出售壞賬資產上突然獲得了巨大進展。此外,因為華融和東方(另外兩家AMCs)甚至沒有按時支付債券利息的能力,華融一年內償付1400億元的本利,也需要巨大的進展。
也就是說,AMCs並沒有在出售不良資產上取得足夠的進展,也沒有足夠的留存收益,來解釋2009年以後,它們大幅加快償還債券速度的行為。
那麼,剩下第三個選項——有人在幫助它們。Chen發現了至少一個證據,證明這些債券是財政部償還的——2010年,中國建設銀行的公告顯示:
中國建設銀行最近收到財政部的通知,財政部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家聯合管理基金,用來保證信達向建行發行的面值2470億元債券本金的償付。財政部將繼續支持信達債券利息的償付。
...這家聯合管理的基金由財政部持有,在使命期內由財政部和信貸共同管理。聯合管理基金資金的來源除了銀行應付的企業所得稅以外,還包括財政部的其它撥款。
...
也就是說,最終還是要利用財政資金給過去危機留下的壞賬埋單:
鑒於AMCs是中國上一次銀行危機的遺留產物,我很好奇,這個應對危機的方法是否可能再使用一次。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根據2003年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現在通過設立AMCs解決壞賬問題可能並不是好主意:
鑒於這是通過賬面定價來轉移不良資產,政府一直很關注潛在的道德風險問題,並一再承諾不會有更多這樣轉移不良資產的政策了。
前高盛合夥人Gavyn Davies認為,中國政府仍有財政空間應對另一次金融危機,並表示中國政府看起來有能力承擔高達中國GDP規模20%的壞賬損失——雖然這意味著中國的公共負債水平將上升至GDP的100%。然而,他還指出,鑒於中國的負債比率不斷上升,這意味著中國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