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維基解密與《衛報》展開口水戰(圖)

 2011-09-03 14: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維基解密來說,這不啻是一場災難。該網站掌握的美國駐外使館外交密電都毫無遮攔地在進入了互連網,而且沒有經過編輯,包括線人的名字都可以看到。9月1日,維基解密發表聲明,對記者大衛·李和英國《衛報》提出嚴厲指責。

從最佳組合到反目為仇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和以新聞調查著稱的《衛報》-這原本是一個最佳組合。但此次外交密電"事故"再次顯示,兩者之間的矛盾有多深。

這一齣好戲可以分為三幕。第一幕:去年11月,維基解密的創建人阿桑奇向《衛報》提供了25萬份美國外交密電,這些文件可能是美國士兵曼寧(Bradley Manning)提供給維基解密的。阿桑奇的印象是,《衛報》沒有理由地認為可以隨意支配這些包含爆炸性內容的文件。阿桑奇說:"同《衛報》的司法爭執從11月1日就開始了,因為《衛報》把全部的'密電門'資料都轉交給了《紐約時報》,雖然我們事先有書面約定,說好資料是要給《華盛頓郵報》的。"

阿桑奇認為,《衛報》的新聞調查部門主管大衛·李(David Leigh)要為此負責,"從此之後,我們再沒有同李先生說過話。"大衛·李也證實了這場糾紛:"他(阿桑奇)很生氣,因為我們把《紐約時報》也拉上了船。而《紐約時報》發表過一篇對他很不客氣的人物特寫,這也是事實。"

個人恩怨

第二幕:去年12月阿桑奇再度對《衛報》發怒,因為該報披露了瑞典司法機關調查阿桑奇涉嫌強姦一案的一些秘密資料。阿桑奇表示:"看來瑞典檢察部門暗中向媒體提供了調查卷宗中的部分內容。"這一公開的指責為阿桑奇招來了批評,有人認為他這是雙重道德標準。

第三幕:今年2月,大衛·李出版了他撰寫的阿桑奇傳。書中還把阿桑奇為未經編輯的外交密電設置的密碼也公諸於眾,這些密電作為文件儲存在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子目錄中。維基解密認為,現在這些未經編輯的文件在互連網上流傳,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是《衛報》的責任。《衛報》則回擊道,這本傳記已經出版7個月了,維基解密有足夠的時間更改密碼。

此外阿桑奇還表示,這是一個臨時的設置。但事實上,現在外界所能接觸到的文件是一個鏡像複製版本,來自一個比特流(BitTorrent,所謂"內容分發協議"的一種)的伺服器,而並不是維基解密。大衛·李指出,維基解密對《衛報》的攻擊顯示,這家網站有多緊張,"維基解密和朱利安·阿桑奇,他們曾是一群黑客。而現在他們是全球矚目的名人。"

言下之意是,他們或許有點太狂妄自大了。對於維基解密來說,此次密電曝光事件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因為這顯示這個組織無法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護。而對於《衛報》,這件事則又提供一個吸引讀者的有關阿桑奇的故事素材。

中央社:維基解密闖大禍 媒體忙撇清

德國、美國及英國的媒體曾把維基解密(WikiLeaks)提供的機密文件編修後作為獨家報導。今天這個爆料網站自行公布未經編修的美國外交密電,歐美媒體同聲譴責這種災難性行為。

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與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今天發布共同聲明,一方面譴責維基解密使美國情報的消息來源陷入風險,同時也強調,他們過去與維基解密的交易有明確的準則,只有經過共同仔細編修的密電才能發布。

聲明指出,今天亞桑傑(Julian Assange)公布25萬多筆未經編修的美國國務院密電,完全是他個人單獨的決定。

「明鏡」週刊在上個週末曾報導維基解密出差錯,卻沒有詳細說明這個爆料網站最近一連串的錯誤造成的連鎖反應。

維基解密今天在推特(Twitter)上宣布,讓過去45年美國的「外交」曝光,已公布所有的檔案。「明鏡」也把亞桑傑不計後果走偏鋒的前因後果詳加分析。

根據「明鏡」的報導,泄密事件演變成今天的局面,始自亞桑傑與「衛報」記者李伊(David Leigh)的一項秘密交易。

根據李伊在今年元月底出版的「維基解密:朱利安亞桑傑機密戰爭」(Inside Julian Assange's War onSecrecy)所提,亞桑傑會提供李伊一個檔案,內容是維基解密獲得的美國外交電郵。這個檔案會存放在一個伺服器裡,亞桑傑在一張紙片上寫下部分密碼,李伊還必須記得另外的部分,才能進入伺服器取得資料。

李伊與亞桑傑達成交易,一些美國國務院的密電經過編修後,不僅在「衛報」,同時也在「明鏡」及「紐約時報」出現。

這個檔案開始出問題是在維基解密發言人、德國籍的多姆沙伊特伯格(Daniel Domscheit-Berg)離開維基解密並自立新爆料網站OpenLeaks後。

多姆沙伊特伯格曾經在維修伺服器時取出資料夾,當時他並不清楚這個檔案的內容。

他出走後與亞桑傑先後出書互相批判,勢同水火。他所創的爆料網站也運用以前維基解密收取機密的安全傳輸系統。兩個網站相互競爭,OpenLeaks為了證明亞桑傑不可信賴,最近開始放消息,指出外交電郵的原始檔案已經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雖然檔案需要有密碼才能進入一窺究竟,但對於有心探尋的人而言,並非難事,因為李伊在他的書中透露亞桑傑寫給他的部分密碼和他必須記得的另一部分。

與Openleaks合作的德國週報「週五」(Der Freitag)最近有一篇談網路上外交密件報導,沒有直接透露密碼,卻暗示在公開管道可以找得到。李伊的書中也提到,這批資料和密碼在一個程式工程師們交流原始程式碼的平台上好奇的網路族開始搜索及嘗試開鎖。

被找到的網站聯結在推特(Twitter)上傳佈。任何人進入這個聯結,都會發現未經編修的機密可一覽無遺。

機密文件的通路被破解,維基解密發表聲明,指責「衛報」與記者李伊是讓這批機密文件在網路上流傳的罪魁禍首,並且表示已經和美國國務院談到要採取法律行動的問題。

聲明也指出,在8月25日就已通知美國駐倫敦大使館及國務院,告訴他們可能會公布這批文件,請他們先警告文件中涉及的線民。

「衛報」也立即發表聲明反擊,指出當初維基解密告知密碼是暫時的,在幾個小時內就會取消。此外,李伊的書出版時,並沒有人關切可能有安全的問題,而且,網站在過去7個月裡可以把資料移除。

德國主要平面媒體今天紛紛撰文抨擊維基解密,指出這個「資訊游擊隊」對於資料防護的鬆散,讓它失去人們的信賴。

針對網站的爆料,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甚至提出一個問題:「在網路時代,到底人們期待的透明度要到什麼程度?」

来源: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