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在3月底國家發改委針對漲價約談部分企業後,康師傅公司隨即表示將暫緩漲價,聯合利華也宣布暫緩漲價。
康師傅方面表示,「在權衡自宣布計畫調整容器面規格後,決定暫緩容器面產品調整方案。以開心桶為例,建議零售價仍維持3.5元不變,容器面相關產品包裝也維持不變,以便消費者識別。」
通常情況下,在一些企業漲價的節點時,相關的行業主管部門往往約談相關漲價企業,勸說企業暫時不要漲價。可以看得出,此次約談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很明顯,約談只是具有行政色彩的一種方法,並不是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但為什麼約談能夠屢屢成功,其身後的寓意恰恰佐證了我國現階段還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用行政之手干預市場行為只不過是一種救急的手段,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像日化和食品等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即使這種剛性需求是在微漲,百姓也會瞬間感到物價在上漲或是飛漲。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約談制更多考慮的可能是疏導民意和緩解民憤,約談制對抑制價格本質性的作用還有待觀察。
在現階段有兩種約談制,一種是針對政府官員的約談問責制,這往往與一些官員的政績考核有關。而另一種約談即是行業主管部門針對企業的約談,雖然只是約談和勸說性的建議,但是在約談之後,企業往往按照相關主管機關的建議執行。
發改委此次約談康師傅和聯合利華就明確表示,各類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不得隨意搭車漲價,更不許串通漲價、哄抬物價。
但筆者以為,這還是具有行政色彩的措辭,因為所謂價格聯盟的齊漲是「串通、合謀、蓄意」,還是作為下游企業的不得已之舉,這都需要認真研究後才能做出判斷。
在大宗商品和作為上游的原油等價格高企的時代,下游的相關行業或產品是必漲無疑,只是經過價格傳導的時間不同而已。
據悉,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發改委近日已宣布上調汽、柴油價格,汽油價格升幅約為4.5%,柴油價格升幅約為5.0%。目前國際油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桶漲到了現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類產品價格上漲了60%,植物油價格上漲了50%—60%。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化或者是快消行業合理的漲價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傳遞到下游的必然結果,當然,這都需要「市場之手」的調控。
此次約談後,相關企業暫緩了漲價計畫,但是「強摁牛喝水」只能起到短效的作用。長期看來,約談的後果不是變相的暗漲,就是約談一段時間後價格的報復性上漲。
據瞭解,一些企業已經計畫在清明後或是五一節日前陸續推出某幾種產品的漲價計畫,因為「成本太高,不漲實在是不行。」個別日化企業已經悄然啟動了漲價計畫,終端的零售商不日將接到來自這些廠家關於調價時間、幅度的書面或是口頭漲價通知。
在國內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筆者以為,宏觀的價格調控是必須的,但要尊重商品價格內在的形成機制。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通過市場之手來化解和抵消市場中的漲價行為是上策,而通過行政的手段一味地暫時打壓價格,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所以在市場活動中,當務之急是要慎用、少用甚至是不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非市場經濟手段,鼓勵多用市場經濟相關的法律等手段,從而構建一個比較健康和長效的市場經濟監管模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約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