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共為華國鋒建墓地 豪華堪比古代帝王 (組圖)

 2011-04-06 23: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9
    小字


華國鋒墓地仿中山陵耗資過億(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貓眼看人)


陵園佔地10公頃(相當14個標準足球場大),墓兩側是兩大山崖,如同張開的雞翅,墓峯儼如雞頭(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貓眼看人)

曾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豪華陵墓修建三年,耗資過億,氣勢非凡堪比皇陵。政府出臺新政策,墳墓使用二十年要交護墓費用,不少民眾表示憤慨,普通百姓巴掌大的墓地上不得安息,領導人卻如此優待。

已去世三年的中共中央前主席華國鋒的骨灰尚未落葬,一直寄存在北京八寶山。當局在山西緊鑼密鼓的修建豪華陵墓,預計於今年8月20日也就是華國鋒的三週年忌日落成,屆時將舉行盛大的骨灰安葬儀式。據報導,該陵墓耗資過億,號稱媲美南京中山陵。

陵園由山西省建築設計院負責設計,分墓地、踏步、墓前廣場、循環通道、墓區綠化等幾部分。墓的外形為五點五米見方的石鼎,看上去如同英文字母H,喻華國鋒。五點五米喻他在五十五歲那年成為中共中央主席。對於華國鋒如此豪華的陵墓,同是山西人的異見人士鄧太清向本臺表示:「中國共產黨掌握著一切權力,華國鋒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過渡性的領袖人物,為他花錢修陵墓完全是出於政治需要,只要政治需要,花多少錢都可以,不需要就一分錢不花。」

據香港《蘋果日報》星期三引述知情者的講話表示,陵墓投資部分來自北京撥款,部分為山西地方自籌,總投資額約一億元。

華國鋒生於1921年2月16日,死於2008年8月20日,原名蘇鑄,參加革命後為表示對共產黨的忠誠,改名換姓為華國鋒。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擔任過二十多年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在「永不翻案」的前提下復出工作,得到了中共高層的廣泛支持。而華國鋒由於繼續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政策,堅持「兩個凡是」,被批評為犯了「極左路線錯誤」,其領導地位被鄧小平取代。華國鋒年輕時政績平平,幾十年來一直擔任地方官。尤其是在抗日戰爭,內戰中並沒有顯著功勞,但是在建國後尤其是文革後期,深得毛澤東的提拔和信任,死後也受到了國家最高標準的告別儀式,其待遇僅次於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

華國鋒墳墓的奢侈鋪張引起了媒體和網友的熱議,民眾們大多表示憤慨,普通百姓死後不過是巴掌大的墳墓,而領導人死後卻得到如此優厚待遇,這種做法實在是明目張膽的搞特殊化,和共產黨一再標榜的廉潔公正大相逕庭。歷史學家程巢父向本臺表示:「現在政府是暴發戶,他們花納稅人的錢,大手大腳,動不動就是耗資多少多少,他們自己不知道錢來得辛苦,所以不在乎的,成為一種壞風氣,只要有個似乎合理的理由,就可以大膽地花錢。」

香港《蘋果日報》星期三署名李平的評論表示,華國鋒陵園由當初其親屬回鄉覓地時的「四不原則」(不佔用耕地、不與民爭地、不破壞環境、不損壞古蹟),發展到如今的佔地10萬平方米,仿照中山陵,堪比帝王陵,豈能不引爆政治爭議、招致譏諷?

近日,有關墓地使用年限也引起討論,按照1992年開始頒布實施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經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民政部近日澄清,墓地使用期限與其佔用的土地使用年限一致(一般為50年或70年),所謂「20年」的說法不是指墓地的使用年限,而是指護墓費以20年為一個繳費週期,只要按期交納護墓費用,即可繼續使用墓地。即便如此,對於一般百姓要為安葬煩憂,與領導人的超豪陵園相比讓民眾十分不平。

另外,華的厚葬也不免讓人聯想起同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趙紫陽。在六四天安門風波中,趙紫陽因同情學生而遭到懲處,趙重病臨危時也不曾有中共官員探望,去世後其骨灰被拒絕葬入八寶山。


(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網路)


在建過程中的華國鋒墓地(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網路)


紅布遮蓋的華國鋒之墓、生卒年等字樣要到8月20日才能揭去(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貓眼看人)


「華陵」建在他昔日打游擊的卦山上,從山上眺望不遠處就是交城縣的縣城(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貓眼看人)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