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算不能取代反思

 2010-07-30 21: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因受迫害避居瑞典的華裔女作家茉莉最近撰文(《右派們反思苦難的幾個視角》),提出要對反右等中國近半個世紀來一系列的政治迫害進行反思。她說:「反右運動的反思涉及一個更深刻的問題:為什麼如此有組織的、大規模的迫害人的運動能夠在中國發生?毫無疑問,我們應譴責毛澤東及其中共的極權主義,但毛澤東為何能如此輕而易舉地,一次又一次地製造巨大的罪惡?」茉莉引用了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有關德國納粹問題的話說:「我們全都有責任,對不義行為,當時我們為什麼不到大街上去大聲吶喊呢?」

這篇文章在明鏡博客引起了熱議。有人表示對「反思」斷然不能接受。典型的說法是:不將作惡的共產黨送上審判臺,卻要談民眾的責任。就像讓強姦犯逍遙法外,卻討論被強姦的姑娘是否也有責任一樣,這是為共產黨開脫。也有人說,反省是需要環境的,過去說錯一句話要殺頭,現在所有敏感話題都被封殺,想反省也沒有機會。還一種觀點比較悲觀,認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已經使人失去了思考問題的能力。歷史上中國人應該反省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亡於外族, 家庭奴婢, 南方西南少數民族的人權, 婦女小腳, 土地兼併的根源, 人口問題, 法源, 審理迴避制度以及司法獨立, 太監,多妻和繼承製度,等等。相比之下,反右算是小事了。

我讚賞茉莉的提議。雖然這個提議像「空谷回音」,聲音非常單薄,但是這種聲音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並會越來越多。

人們記錄歷史,閱讀歷史,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未來。不過,歷史可以用來消遣,比如流行的「辮子戲」;可以用來模仿,比如借《資治通鑒》學統治術。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借歷史建造未來。「建造未來」不是共產主義式的豪言壯語,而是借歷史教訓反問自己:「這些悲劇為什麼會發生?今後能否避免?」雖然活著的人都是「現在進行時」,不要忘記人類是要繁衍的,我們還有後代。

相信清算不會被忘記。清算有多種形式,最近審判柬共的國際刑庭就是其中一種。革命也算一種。清算的主要作用是結算過去,不是設計未來。雖然清算對後來的人有懲戒作用,然而如果僅僅指望懲戒就能改變人的本性,未免過於單純。清算的最大作用是出一口惡氣,得到心理安慰,尤其對於受難者和他們的後代。劉少奇是中共的一位主要領袖,本身也參與了中共製造的一系列歷史罪行,但是他畢竟還懂得「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因此要和毛劃清界限。鄧小平在文革中受到過迫害,嘗過「清算」的滋味,心存恐懼,因此六四寧可手沾鮮血,也不下放權力。清算的威力在於,這是一把達摩克利斯利劍,高懸在作惡者頭上,讓他夜半驚夢。不過對於更多人,靠「惡有惡報」的嚇唬還不夠。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何有更多作惡者「前仆後繼」。只有通過深思熟慮以後建立的制度,才防止人作惡。制度不是一紙空文,而是所有人通過反思後的內在要求。

反思不是開脫任何人的責任,而是加入自己的責任。只有把「我」當成一個獨立體和社會主體的人,才會想到反思。「我」在歷史長河中並不是一粒粉塵,而是一個參與者,主動或被動。歷史舞台上雖然只見領袖精英,但沒有一個精英不是來自民間。呼風喚雨的「天之驕子」,如果不懂大眾的脈搏如何跳動,一天也混不下去。他只有先對大眾「投其所好」,才能借大眾的屍體來為自己奠基王朝。回過頭去,受騙的人似乎沒有責任;可是轉臉明天,人們如果不能避免下一代繼續受騙,就是沒有盡到責任!反思就是用腦子想,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即便在清算還沒有條件開始的時候,也不妨反思。清算以後,更要反思。

只有反思才能找到一條通向明天的路。普羅大眾到底有什麼軟肋被人抓住,以至於一次又一次上當?一旦找到了,公開出來,讓後代記住,警惕小心,事情就要發生質的變化。至少,同樣的歷史悲劇就少有機會重演,同樣的苦難也許不再發生。至於將來新的悲劇,讓將來的人去反思好了。他們會比我們更有智慧,因為有今天的反思墊底。人類不反思,不會進步。關於軟肋是什麼,我會在今後繼續提出來討論。

一百年來,中國洶湧著革命大潮。革命只講清算不講反思,只要行動不要哲學,所以,中國歷史還是沒有翻過「王朝輪替」那一頁。我推測,即便立刻發生一次類似「辛亥革命」的大動盪,只知清算不知反思的人,很可能還要回到一百年前去,從頭再來一遍。現在多數人迷戀孫中山的那一套,就是證明。孫中山的革命之筆,寫下的正是剛過去的這一百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世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