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壁畫
《說苑.反質篇》引《墨子》佚文云:殷紂時期"宮牆文畫"、"錦繡被堂"。1975年冬,殷墟小屯曾發現建築壁畫殘塊,以紅、白兩色在白灰牆表上繪出捲曲對稱的圖案,頗有裝飾趣味。
西周曾創作重大歷史題材的廟堂壁畫。據專家對江蘇丹徒出土《矢毀》銘文的考釋,西周初年曾有《武王、成王伐商圖及巡省東國圖》的壁畫創作。另據《孔子家語.觀周》記載,春秋末期的孔丘,曾到雒邑瞻仰西周建築遺物上的壁畫。
春秋戰國時代,壁畫創作尤盛。舉凡公卿祠堂及貴族府第皆以壁畫為飾。《莊子》云:"葉公好龍,室屋雕文,盡以寫龍"。東漢王逸《楚詞章句》曰:"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詭,及古聖怪物行事"。屈原仰見圖畫,呵而問之,遂成《天問》之作。可知楚國廟堂壁畫繪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自然景象。
青銅器上的紋飾圖案
二里頭文化期(1900-1600BC)的爵杯體飾以乳釘紋飾,也發現有嵌綠松石饕餮紋的牌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大致看來還脫離不了幾何紋飾風格。
商代青銅器紋飾以饕餮紋(又稱獸面紋)為主。早期以粗獷的勾曲迴旋的幾何線條構成,中期線條變細而密,有些還出現用繁密的雷紋和排列整齊的羽紋構成的獸面紋。晚期崇尚華麗繁縟,紋飾種類繁多,紋樣結構規格化,但可看出如像、龍、牛、鹿等形象,是一種神話動物的複合體,地紋通常飾繁密的細雷紋,與主紋構成對比。
西周禮制的宗教色彩減弱,逐步走向儀式化,因此紋飾刪繁就簡,獸面紋已衰退,鳳紋漸多,出現如∫或∪的波曲紋、動物紋、鱗帶紋。西周晚期則出現重疊交叉(如龍相交纏)的紋飾或較複雜的四方連續動物紋。這種風格一直發展至春秋時代。
春秋時代流行龍、獸、鳳、鳥及表現狩獵的新題材。
戰國時代,生活氣息濃郁的狩獵、習射、採桑、宴樂、攻城、臺榭等圖案紋飾,廣佈於青銅器上,例如:河北唐山賈各莊出土戰國早期的狩獵紋壺,表現人們戰勝猛獸的大無畏精神,體現了人定勝天的思想。例如: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鑒、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採桑宴樂攻戰紋銅壺等。
戰國帛畫
以長沙楚墓先後出土兩幅旌幡性質的戰國帛畫為代表。
其一為《人物龍鳳帛畫》,1949年在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質地為平紋絹,高31公分,寬22.5公分,畫一細腰長裙、側身向左、合掌祝壽狀的貴族婦女,在騰龍舞鳳的接引下,向天國飛升的景象。
其二為《人物御龍帛畫》,1973年在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細絹地,高37.5公分,寬28公分,畫一危冠長袍、蓄有鬍鬚、神情瀟灑、側身擁劍的貴族中年男子,頭頂華蓋,駕馭舟形巨龍向天國飛升的景象,龍尾企立一鶴,龍身下畫一鯉魚。兩幅畫裡面的人物,可能是墓主人的肖像。
從上述兩幅畫中,可以發現戰國肖像畫有下列特點:人物皆作正側面的立像,通過衣冠服飾表現其身份。比例勻稱,儀態肅穆。勾線流利挺拔,設色採用平塗與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典雅。可見此時人物畫已有寫實的傾向,但基本上還脫離不了圖案化的風格。
- 關鍵字搜索:
- 先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