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華人就業:大家一起來改行

 2006-10-29 22: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不久前,有網友在我的博客裡留言說,自己是醫學生,但不太喜歡搞臨床工作。這該怎麼辦呢?我想,最簡單的選擇,就是改行吧,去從事自己最喜歡最能激發自己工作熱情的職業。

話雖這麼說,在國內,改行大概沒有在美國普遍。事實上,在美國,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一些來自大陸的留學生,為了生存之需,很多人都面臨著改行的無奈選擇。

比如,幾年前,美國經濟特別紅火。那陣子,在美國的華人家庭裡,幾乎每家都會有人正在做或考慮要做「挨踢」(IT)。那會兒,華人電腦補習班特紅火。據說,這種學習班,可以為那些沒有計算機背景而又渴望下海撈銀子的人,提供短平快的就業實用指導。就說我本人吧,幾年前,本是醫學生物出身的我,也曾隨大流,在風靡全美幾城市的「莫老師電腦學習班」,上過一期甲骨文(ORACLE )證書班。

在那個班裡,我發現,和我同期上課的同學,幾乎是工農兵學商,幹什麼的都有,多大歲數的都有:開餐館的,修車的,學音樂的,學繪畫的;坐飛機來美國的,偷渡來的;二十出頭的,五十見外的…在這二十幾個人的小班裡,你可以看個齊全。因為「挨踢」(IT)是個技術工種,收入也挺可觀的,所以,美國華人改行學電腦的,比較常見。

大陸華人除了改行學電腦,咱再看幾個改行從事其他職業的簡單實例吧。

學文科的改行

在國內,盧英是哲學系畢業生,國內某著名高校的講師。來到美國後,他先讀了個MBA。

因為工作機會有限,拿著MBA學位的盧英,只好當了賣汽車保險的經記人。幾年前,電腦熱那會兒,盧英在當地的電腦補習班拿了個甲骨文證書後,算是趕上了經濟狂熱的尾巴,找到了一份電腦工作。可惜,好景不長,去年,因為裁員,盧英下崗回家。為了生計,現在他除了賣各種保險,又加入了房地產經記人的行列。盧英每天忙忙碌碌,他曾熱愛的哲學書籍,只好乖乖地繼續在地下室睡覺。

學工的改行

學工出身的李麗,在國內曾是個籌劃高樓設計藍圖的建築工程師。她陪讀來美國時,因為英文不好,只能先在餐館打工貼補家用。後來,李麗的老公,在他就職的生物實驗室,為她找了一份清洗實驗器具的工作。再後來,李麗終於混上個計術員干干。可是,隔行如隔山,對課題,李麗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是課題不順利,李麗只知道發愁,根本不知從哪裡下手解決問題。所以,幾年過去了,她的工作成績一般,工資和職稱都不見長。即使這樣,不久前,她還是讓老闆給解雇了。由於年齡偏大,難以再繼續發展職業。為了生計,她只能到教堂為窮人開設的舊貨店裡,打工謀生。

學醫的改行

在美國,改行最熱鬧的那群人就是學醫出身的。出國時,學醫的要改行學生物。畢業後,再去學校實驗室或公司謀職搞科研。生物碩士去向還好些,而讀完博士的那批人,就業去向讓人喜憂參半。在做了幾年的博士後之後,幸運者可以去公司做高級研究人員或在大學作教授。但很大一部分人,在一直做著博士後。在經濟好的那幾年,為了避免僧多粥少的窘境,我身邊的一幫男生物學博士們幾乎都改行做了電腦。可最近,美國的電腦市場出現了外包趨勢,這幫由生物改行做電腦的男博士們,又開始苦讀考美國醫生執照。看看,兜了一圈子,他們又幹起了從醫的老本行。這正是:終點到起點的回歸。

所以,人們會說,在美國,最能折騰的留學生,當屬我們這幫學醫的。醫者,救死扶傷者也。假如不出國,在國內,忙忙碌碌地進出大小醫院,為患者解憂排難,會是我們一生的職責。可是,到了美國,這麼多的醫學生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折騰來折騰去,到底為何呢?

來美國初期,不管對將要從事的職業是否有興趣,改行者,大多是為了生計。待到生活穩定,衣食無憂時,改行,則是為了實現自己真正的夢想和滿足自己的興趣。

以大陸學醫者為例,大家在美國究竟都在從事什麼職業呢?今羅列幾項,供有意出國的大陸醫學生參考。以下的討論也適用於其他專業的留學生。

1、醫生。

在美國做醫生,個人認為,是大陸醫學生的最佳出路。這不僅是因為收入比較可觀,更重要的是,能在美國從事原來的醫學專業,這是件多麼幸運的事情。不過,在美國,所有的外籍行醫者,都需要通過耗時久難度大的醫生執照考試才能上崗,尋找住院醫位置時,競爭又比較激烈。加之,近幾年,考試機關對外國醫學生的資格審查又比較嚴,這條路似乎越走越艱難。

2、教授

這些本在大陸學醫的優秀人才,一般要在美國獲得生物類博士學位後,受美國大學之聘,才會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僱員。對喜歡搞科研的醫學生,這是個很不錯的職業。不過,在美國做教授,競爭也比較激烈,能力和機遇都很重要。

3、老師

這種職業,以教書為主,不怎麼搞科研。在大學當老師,一般也需要有個博士學位。在中學任教,碩士生就可以執教。在中學當老師,不僅需要生物學位,還需要通過美國各州的教師執照考試。

4、臨床計師

在美國各大城市的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裡,有一些臨床技師專業,可以供學醫者選擇。比如,B超,臨床檢驗,洗牙師這樣的職業,就吸引著一些大陸醫學生。臨床技師雖然好賴能和醫沾點兒邊,但這個職業的收入和地位都不如醫生。所以,有一些當初做臨床技師的朋友們,工作穩定了幾年之後,現在又開始琢磨著考醫生執照。

5、房地產經紀人

並不是所有的學醫者,都在從事科研和醫療專業。醫者經商,大有人在。比如,我們城市很優秀的那位房地產經紀人,就畢業於國內的醫學院。她的銷售業績,一直令人刮目相看。

6、作家

當年,魯迅棄醫從文。這說明,學醫者從事寫作這個職業,並不是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稀罕事情。說不定,「北美的魯迅」就出自這些改行的醫學生當中。據新聞稱,北美的一家文學創作團體的負責人,就放棄了科研和從醫的職業,目前在做專職作家。

7、電腦工程師

在美國從事電腦職業的華人裡,有一大部分人,就是學醫出身的。對這個話題,此文的前部分,已經有所解釋和說明,在此不再贅言。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當年改行學電腦的醫學生,現在做膩了「挨踢」(IT),又在考慮辭職考醫生執照。

以上所述,雖然是以學醫者為例,但也適用於其他專業的改行者。比如,學新聞的搞房地產,和學醫的改行做同一行當,就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改行,並不是早期出國留學生的專利。即使是最近幾年出國的留學生,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也面臨著出國不得不改行的窘境。舉個最近的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個話題。有一位特別喜歡臨床專業的國內女醫生,先探親來美,做了幾年的全職太太。最近,她老公畢業了,但實在找不到工作。這樣,他們家庭的合法簽證就出了問題。結果呢,這位女醫生,不得不去社區大學改修護士,以盡快拿到學生簽證。從醫生改學護士,她僅為維持在美國的合法身份之需,很可惜。也許,待他們拿到綠卡,最終解決移民身份後,這位女醫生還可以考慮在美國行醫。

其實,在美國,即使是美國人,也有一些人一直在折騰著變換職業,重新為自己的職業定位。改行,就像是在茂密的職業叢林中,為自己找到那條通往光明的最佳途經。關鍵是,身處這樣的環境中,能夠辨別屬於自己的最佳方向,才是職業跋涉者需要靜心思考並動用大智慧的關鍵。否則,人不僅走不出窘境,可能還會在原地打轉甚至繞圈子。比如,有一位大陸醫學生,獲得美國生物博士學位後,先改行做電腦,再學護士,最後,他又決定考醫。他這麼一折騰,十幾年的光陰就出去了。他所經歷的選擇,反反覆覆,即耗時費力,又勞民傷財,走的就是從少年到白頭的漫漫求學之路。

也許,每次改行,大家都會有新發現,發展新興趣,甚至是體會新感動。不管是從事原來的職業,還是改行另闢蹊徑,對所從事的工作真正感興趣,是很重要的。否則,趕鴨子上架或者是隨大溜式的改行,只能讓人變成被動的掙錢機器,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工作熱情(PASSION)來。

不管你是否相信,只要有留學生進出美國,就有人要改行。美國華人,改行何時了?假如我們不改行,我們是否可以在新大陸生存?您知道答案嗎?期待您的討論和高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