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是被毛逼走的
金秋女士繼續說道,「69年九大的時候毛和林關係不錯,後來兩年是你死我活。開始是打倒劉少奇修正主義集團,除去了另外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在九大開始就孕育不合,表面上講是一個團結,勝利的大會。當時的上海幫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等作了一個政治報告,林和陳伯達作了另外的報告,兩個報告是不協調的,最後毛選用張春橋的政策。林一個字沒有看過這個報告,因為不喜歡這個基調。陳伯達寫的是文革應該結束,搞經濟建設,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張春橋則領會了毛思想。在廬山會議時,林和其他大部分人喊要打倒張春橋,當時的全會一面倒要打倒張春橋,後來毛力挽狂瀾,把陳伯達當替罪羊。這時毛髮現林彪有能量左右形勢,文革成果能不能存在,文革會不會壽終正寢?毛於是準備換這個接班人,用攙沙子等等方法,希望林彪自己托病辭去領導人職位,在大會上做檢討。林對毛的緊逼,既不檢討,也不說話,毛只好轟蛇出洞,給林戴帽子:你自己要當國家主席,要謀反。這樣林還有什麼路好走?最後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林是被毛逼走的。
「文革前吹捧毛思想,這對文革發生有沒有關係?我覺得有扯不斷的關係。因為毛要依靠一些東西,他在對劉失望後,對中國的體制產生失望情緒,希望再來一次革命。根據對他的研究,發現他能做革命的領袖,不適應做執政黨的領袖,革命能讓他感覺到扭轉乾坤的力量,一轉向建設他就有失落感,這最大的問題就是角色的轉變,因為國家需要機制化,不需要革命領袖。如果推動階級鬥爭,用革命把社會推向極端,是不斷革命的最好方式,7、8年來一次,才適應他的性格,有不撒手的權力。國家有成熟機制之後,領袖的個人魅力相對下降,革命中需要有個人凝聚力的領袖,但建設時需要專家。美國制度很明顯,幾乎每個人都能當總統,因為有健全機制,因此總統的權力相對減少。這樣毛不能適應。文革是毛的最後一搏,從打壓劉鄧開始,一個模式下來,如果對文革有不同看法。對文革產生看法,異議,毛決不能容他。劉少奇認為革命應該結束,重點搞生產,於是矛盾發生了。林陳的標題是為把中國建成強大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比較後來的四個現代化,本質上沒有區別,他們想到把政治停下來,搞生產。比如其中還有報告叫做電子化工業的前景。」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懷疑文革?
金秋女士認為,林陳的舉動觸動了靠搞文革起家的上海幫的利益,他們進行反攻,說陳的稿子是伯恩斯坦的理論,結果毛不願意看到兩派有爭論,因為兩派是他依靠起家的兩股力量。沒有軍隊支持,毛不會下決心搞文革,最後的林彪事件,毛也不願意看到。
金秋補充說,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懷疑文革?從林彪事件開始,很多人覺得怎麼一回事?昨天是接班人,今天是反革命,我們是不是被欺騙了?林彪之前每一個人都束手就擒,到這出了這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是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林彪事件牽扯高層政治、政治體制、歷史問題、四野的問題、四野和三野的爭鬥問題,牽扯歷史問題,因此十分複雜。
林彪事件對中國未來有沒有影響?
丁凱文先生說,迄今為止官方的標準統治學術界,搞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說文革要宜粗不宜細,解釋是毛髮動文革是好心辦壞事,是反修防修,防止中變成蘇,但是一不小心,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的。毛利用江青和林彪,官方說毛是好人,幹事的人是壞人,在犯罪,好人犯錯,壞人在犯罪。
結果審判時,《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受審實錄》中寫到整理案件的人說我們都不知道,要有證據,結果每件事跟毛都有關係。彭真說,在毛那是好人幹錯事,江青就是壞人犯罪,實際是迴避,掩蓋,故意用人為方法搞兩種標準。用反革命活動,這樣來解釋歷史,如果站不住腳就不要細摳了,把所有罪行歸結江青頭上去。如果要評價這種說法,衡量這種說法能不能說得通,就得重新評價毛的作用,重新評價這個制度。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吳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