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是被毛逼走的
金秋女士继续说道,“69年九大的时候毛和林关系不错,后来两年是你死我活。开始是打倒刘少奇修正主义集团,除去了另外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在九大开始就孕育不合,表面上讲是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当时的上海帮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作了一个政治报告,林和陈伯达作了另外的报告,两个报告是不协调的,最后毛选用张春桥的政策。林一个字没有看过这个报告,因为不喜欢这个基调。陈伯达写的是文革应该结束,搞经济建设,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张春桥则领会了毛思想。在庐山会议时,林和其他大部份人喊要打倒张春桥,当时的全会一面倒要打倒张春桥,后来毛力挽狂澜,把陈伯达当替罪羊。这时毛发现林彪有能量左右形势,文革成果能不能存在,文革会不会寿终正寝?毛于是准备换这个接班人,用搀沙子等等方法,希望林彪自己托病辞去领导人职位,在大会上做检讨。林对毛的紧逼,既不检讨,也不说话,毛只好轰蛇出洞,给林戴帽子:你自己要当国家主席,要谋反。这样林还有什么路好走?最后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林是被毛逼走的。
“文革前吹捧毛思想,这对文革发生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有扯不断的关系。因为毛要依靠一些东西,他在对刘失望后,对中国的体制产生失望情绪,希望再来一次革命。根据对他的研究,发现他能做革命的领袖,不适应做执政党的领袖,革命能让他感觉到扭转乾坤的力量,一转向建设他就有失落感,这最大的问题就是角色的转变,因为国家需要机制化,不需要革命领袖。如果推动阶级斗争,用革命把社会推向极端,是不断革命的最好方式,7、8年来一次,才适应他的性格,有不撒手的权力。国家有成熟机制之后,领袖的个人魅力相对下降,革命中需要有个人凝聚力的领袖,但建设时需要专家。美国制度很明显,几乎每个人都能当总统,因为有健全机制,因此总统的权力相对减少。这样毛不能适应。文革是毛的最后一搏,从打压刘邓开始,一个模式下来,如果对文革有不同看法。对文革产生看法,异议,毛决不能容他。刘少奇认为革命应该结束,重点搞生产,于是矛盾发生了。林陈的标题是为把中国建成强大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比较后来的四个现代化,本质上没有区别,他们想到把政治停下来,搞生产。比如其中还有报告叫做电子化工业的前景。”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怀疑文革?
金秋女士认为,林陈的举动触动了靠搞文革起家的上海帮的利益,他们进行反攻,说陈的稿子是伯恩斯坦的理论,结果毛不愿意看到两派有争论,因为两派是他依靠起家的两股力量。没有军队支持,毛不会下决心搞文革,最后的林彪事件,毛也不愿意看到。
金秋补充说,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怀疑文革?从林彪事件开始,很多人觉得怎么一回事?昨天是接班人,今天是反革命,我们是不是被欺骗了?林彪之前每一个人都束手就擒,到这出了这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林彪事件牵扯高层政治、政治体制、历史问题、四野的问题、四野和三野的争斗问题,牵扯历史问题,因此十分复杂。
林彪事件对中国未来有没有影响?
丁凯文先生说,迄今为止官方的标准统治学术界,搞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说文革要宜粗不宜细,解释是毛发动文革是好心办坏事,是反修防修,防止中变成苏,但是一不小心,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毛利用江青和林彪,官方说毛是好人,干事的人是坏人,在犯罪,好人犯错,坏人在犯罪。
结果审判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受审实录》中写到整理案件的人说我们都不知道,要有证据,结果每件事跟毛都有关系。彭真说,在毛那是好人干错事,江青就是坏人犯罪,实际是回避,掩盖,故意用人为方法搞两种标准。用反革命活动,这样来解释历史,如果站不住脚就不要细抠了,把所有罪行归结江青头上去。如果要评价这种说法,衡量这种说法能不能说得通,就得重新评价毛的作用,重新评价这个制度。
- 关键字搜索:
- 吴法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