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也談「院士原來不讀書?」

 2004-01-23 18: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黃觀鴻先生在「院士原來不讀書?」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潘家錚院士讀書還是不讀書?具體一點,就是潘家錚院士有沒有讀過黃萬里教授反對三峽建壩的文章?

潘家錚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當時52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年紀最輕一位。198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任命潘家錚院士擔任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第三把手,僅位於原水利電力部部長錢正英(後由水利部部長楊振懷接任)和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陸佑楣之後。可以說中國決策
層將三峽工程論證的技術重任托付於這位當選不久的院士。作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院士必須讀書,別的書可以不讀,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各專業組的報告,他是一定要讀的。要閱讀「汗牛充棟」的資料和各專業組的論證報告,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作為技術總負責人,這書就得認認真真地讀,一字一字地讀,而且要指出各專業組論證
報告中的錯誤之處,特別是各專業組論證報告之間的互相矛盾的地方,加以修正。

但是十分遺憾的是,最後通過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各專業組報告之間,存在許許多多自相矛盾的的地方(1)(2),這裡舉幾個例子︰

1、關於長江中下游河流堤防的防洪能力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防洪組認為,長江中下游河流堤防的防洪能力低,只能防10年一遇的洪水。建設三峽大壩可以使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100年一遇的洪水(3)。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建議,為了減輕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三峽水庫採取「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在洪水期利用洪水的衝力,將淤積的泥沙衝出三峽水庫。三峽水庫之所以能夠採取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是因為長江中下游河流堤防的防洪能力大(4)。

問題是︰長江中下游河流堤防的防洪能力到底是大是小?如果長江中下游河流堤防的防洪能力大,有利於三峽水庫實行「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人們不禁要問︰修建三峽大壩又是為了什麼?如果長江中下游河流堤防的防洪能力小,每當三峽水庫利用洪水沖沙,就給中下游帶來一次洪水災難,「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就不可行。

2、三峽水庫在汛期後的什麼時候開始蓄水?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建議,為了減輕水庫的泥沙淤積,三峽水庫每年應當在10月份中下旬之後開始蓄水(4)。生態環境組也持這個觀點(5)。

根據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電力組的計算,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發電能力為840億千瓦小時,但是三峽水庫每年從9份中下旬之後開始蓄水,和泥沙組的建議相差一個月(6)。

為什麼這一個月時間這麼重要?第一,在自然條件下,長江在汛期時來水量大,泥沙含量大,河道略有淤積;汛期後期,也就在9月份中下旬之後是一個「自然走沙期」,這一時期,長江來水量相對較大,泥沙含量相對較小,在汛期淤積的泥沙會被沖蝕。雖然「自然走沙期」之後的枯水期,長江泥沙含量小,但由於來水量小,對沖刷淤積沒有大的作用。正是由於「自然走沙期」的存在,三峽河道在自然狀況下才能保持不淤積。如果從9月份中下旬之後就開始蓄水,三峽河段失去「自然走沙期」,只會加重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第二,如果三峽水庫每年從10月份下旬之後開始蓄水,就存在這樣的可能,10月份之後的長江來水不足以蓄滿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三峽水庫的蓄水位不能上升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三峽工程平均每年發電能力840億千瓦小時就是一句空話,萬噸船隊也不可能開達重慶。

3、關於三峽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

在航運組三個計算船閘能力的模型模型中,只有一個模型的計算結果是三峽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為每年5000余萬噸,其前提條件是長江航運全年全部使用萬噸級船隊。為了使全年能通航萬噸級船隊,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水位必須常年控制在海拔175米(7)。

為了三峽工程的防洪需要,可行性論證防洪組認為,在汛期,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水位必須控制在海拔145米,只是在汛期後才能上升到海拔175米,在次年汛期前又下降到海拔145米。這樣,三峽航道每年最多隻有6個月的時間可以通行萬噸級船隊(4)(6)(8)。

三峽工程總報告中,在計算船閘能力方面,採用了航運組的單向通過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即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水位常年控制在海拔175米),而在計算防洪效益時,又採用了防洪組的水位調度建議,在汛期萬噸級船隊根本不能通航。三峽水庫某點的水位,不可能在同樣時間,有兩個不同的狀態。

4、關於三峽地區有多少可開墾的荒坡荒地安置三峽工程移民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的結論是,庫區人口環境容量大,三峽地區19個縣市一共有2046萬畝(!!)荒山草坡可以開墾,用於安置三峽工程移民,其中在有移民任務的361鄉就有368萬畝荒山草坡。因此可以保證三峽工程移民在本地得到安置(9)。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的結論是,庫區土地資源尤為不足,即使採用有力改造措施後,可以安置三峽工程移民的後備宜農荒地一共只有29.5萬畝,其數據是來自航空照片解讀後得到的,其分布上限至海拔1400米,坡度在25度以下(10)。

後者只是前者的14.4%。

三峽工程總報告中採用的數字是︰經航片解讀之後,在有移民任務的361鄉有123萬畝荒山草坡為可墾土地,選擇其中較好的29.2萬畝發展成為水平梯田,發展柑橘等經濟作物。在有淹沒的331個鄉中有301個鄉的農村移民可以不出鄉安置,30個鄉需在鄰鄉調劑安置(1)。雖然這裡的29.2萬畝可發展柑橘等的可墾土地,與生態環境組的29.5萬畝相差不大,但是內涵完全不同,由於氣候個關係,在海拔600米以上的荒山草坡根本不能被開墾成可以種植柑橘的土地。

三峽工程移民的實踐證明,三峽工程論證總報告中關於移民可以在本地安置的結論是完全錯誤的。


5、三峽水庫到達有沒有水力坡度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在計算三峽工程移民和三峽水庫淹沒損失時,認為三峽水庫基本沒有水力坡度,只是在水庫的庫尾有一個很小的水位抬升(9)。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的結論是,三峽水庫的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作者注︰即平均每一百公里抬升7米)(4)。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交通組的結論是,三峽水庫的某些區段的水力坡度可達萬分之二到三(2)(7)。

如果採用泥沙組「三峽水庫的平均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的數據,來計算三峽工程的移民損失和移民人數,則三峽工程移民人數將達到180萬,遠遠超過公布的113萬。

如果採用移民組「三峽水庫基本沒有水力坡度」的條件來計算三峽工程的泥沙淤積,則三峽水庫根本沒有可能採用「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法,全部泥沙均淤積於庫底,泥沙淤積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因為沒有任何能量可以用來「排渾」?

6、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這是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的結論,也是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匯報的結果。中國的新聞媒介也都報導了這個結論(12)。

但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只要投資有力措施到位,將不利影響減到最低限度,生態環境不致影響三峽工程的可行性。(13〕

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的顧問,因不同意結論中的「只要投資有力措施到位,將不利影響減到最低限度,生態環境不致影響三峽工程的可行性」,拒絕在報告上簽字(14)。

侯學煜教授堅持,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參加生態環境組報告書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階說,單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來看,三峽工程肯定是弊大於利。但是三峽工程論證的最後結論,卻成了「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這個結論的變化,是中國科學工程界的恥辱,也反映了一些所謂「科學家」 的墮落(15)。

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各專業組報告中,還能找到許多自相矛盾的的地方,上述僅僅是其中幾例。

雖然有403個專家在各自的專業報告上簽了字,雖然專業組的每個負責人在論證匯報會上,都用宣誓式的形式說︰「某某專業的因素不致影響三峽工程的可行性」來結束匯報,但是這並不說明,14個專業組說在某某專業方面是可行,三峽工程就必然是可行的。因為在三峽工程論證中,各專業組都只是從對本專業最佳的條件出發,得到了本專業最理想的結果。各專業組之間缺乏協調,缺乏綜合。人們從上面六個例子可以清楚看到,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各個專業組的報告之間互相矛盾,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許多結論根本不能成立。

由潘家錚院士負主要技術責任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得到了中國決策層的極大賞識,並給予最高的獎勵。潘家錚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成為中國同時擁有科學界和工程界最高榮譽稱號的少數專家之一,同時出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黃觀鴻先生在文章中提出的「院士原來不讀書?」這個問題,在本文中仍然沒有得到回答。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各個專業組報告之間互相矛盾,要是潘家錚院士讀書,本該不難發現這些問題的!


附註:

(1)參見王維洛︰福兮禍兮--三峽工程再評價,文統出版社,臺北,1993,

(2)參見長江水利委員會編︰長江三峽工程技術叢書︰三峽工程技術研究概論/三峽工程水文研究/三峽工程地質研究/三峽工程綜合利用與水庫調度研究/三峽工程大壩及電站廠房研究/三峽工程永久通航建築物研究/三峽工程機電研究/三峽工程施工研究/三峽工程科學試驗和研究/三峽工程泥沙研究/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研究/三峽工程經濟研究,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參見徐干清,吳以螯,陳清濂︰三峽工程的防洪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徐干清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防洪組負責人;
參見徐干清︰防洪,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本?p>(4)參見林秉南,竇國仁,謝鑒衡,唐日長,戴定忠,潘慶桑︰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林秉南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負責人;參見林秉南︰工程泥沙,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北京

(5)參見方子雲︰三峽工程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方子雲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副組長;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二組組長;參見方子雲︰生態與環境,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北京

(6)參見瀋根才,陳漢章,丁功揚︰三峽工程的電力系統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瀋根才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成員;參見潘家錚︰發電,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北京

(7)參見王作高︰三峽工程的航運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王作高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航運組負責人;參見石衡︰航運,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北京,石衡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航運組負責人;

(8)參見洛敘六︰三峽工程的水位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洛敘六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水位組負責人;

(9)參見張岳︰三峽工程的移民問題,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張岳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負責人;參見李伯寧,殷之格︰庫區移民安置,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北京,李伯寧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特邀顧問;

(10)參見中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水利部,能源部︰長江三峽工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課題研究報告集,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和對策研究,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北京,

(11)參見潘家錚︰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關於三峽工程論情況的匯報,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會上的匯報,1990年7月6日

(12)參見陸佑楣多次講話,陸佑楣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

(13)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階在接受唐建光採訪時的講話,唐建光:三峽生態懸念待解,新聞週刊,2002年12月2日

(14)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在接受記者朱劍虹採訪時的講話,載在戴晴主編︰長江之死!?新風出版社,臺北,1991,132-143頁

(15)參見︰王維洛︰從「三峽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變化看科學如何淪落為政治的婢女,當代中國研究,美國普林斯頓,2002年第四期

作者 王維洛 為工程師,現居德國
《觀察》首發(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