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外交官說:70年內不怕中國趕上日本!

 2001-12-21 19: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位日本高級外交官私下對中國朋友說:我們70年不怕中國趕上日本,因為你們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嚴重缺乏。。。。記者帶著這個沈重的問題,進行了一次沈重的採訪,結果發現,警訊已經出現,而且十萬火急。

* 一次悲涼的才訪,耳聞目睹了每個中國人都不願看到的事實:中國科技隊伍出現斷層。

我奔走於中國中觀村的大街小巷,為的是完成對中科院系統以及幾所高校科學家生存壯態,乃至中國科技隊伍現狀的採訪。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王龍先生痛心地說:「我們這裡留不住人啊!每年的研究生一畢業,所裡和我們都想盡力留住他們,可沒辦法,這裡的條件差些。

按慣例我們的設備應該是每5年更新一次,可現有的這套設備已用了整整十年,還得繼續用。經費是年年缺,而且常常是用了今年的經費,明年的經費能否有,有多少,心裏沒底。至於待遇,我們這裡還算好,在讀的博士每月能拿600元,碩士拿500元,在中關村這一帶科研所中據說還排第二位,畢業留下來每人還能漲200元。但總的來說,這樣的收入放到社會上去比都太低了,所以學生一畢業都想走。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啊。這不,我這當導師的,還不得不給這些想出國的學生寫介紹信。」據他介紹,十幾年來他陪養的十給個博士,碩士幾乎都全出了國,且出去後一般都改了行,去搞計算機或電子研究。在物理研究所電漿體研究室不到30人的研究人員中除了一位不到35歲的博士,其餘大部分副研究員,正研究員都已五六十歲了。斷層?斷層?斷層。。。我跑到物理所,植物所,地質所,力學所,「斷層」這不祥的聲音幾乎時刻在耳邊轟鳴。據首都高校師資管理研究會1996對北京11所高校統計,1689名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中,年齡在56歲以上者分別佔88%和46%。北京大學425名博士生導師的平均年齡已達62歲,29位中科院院士的平均年齡已達70歲。這項調查的結論說:在許多高校,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相當緊缺,有陪養前途的優秀青年教師太少,全面「街班」的問題十分嚴峻。

* 中國的名牌大學在為誰陪養人才?國有資產的最大流失是人才。。中國科技隊伍出現斷層,首先要歸於「文革」少陪養了一代人。「文革」結束後,中國奮起直追,陪養了一大批年輕的科技人才。眼看斷層就要彌合,誰料人才流失的狂潮,又一次擴大了斷層。談及此事,中科院院士,北大物理系主任甘子釗感慨不已。北大物理系向來是全國最優秀學生最嚮往的地方,單科成績最高的考生一般都上北大物理系。遺憾的是,自「文革」恢復高考以來培養出來的學生,物理系按成績排列前三分之一都出了國,僅在美國就有500餘人。近幾年流到外資企業的更是數不勝數。 甘先生說:「所以我們有時戲稱北大是在為國外辦大學,是為別人辦的。現在大家都在說國有資產流失,要我說人才流失才是國有資產的最大流失!目前就北大物理系而言,無論是科研還是教學,主要都是靠50歲以上的人撐著。按理說像北大物理系這樣的地方,我們要人應該是百裡挑一,可現在每年學生一畢業,極少主動要求留校的。」

堂堂的北大物理系尚是如此,那麼推而廣之,整個北大,整個北京乃至全國,這些年陪養的科技人才到底流失了多少?據1997年一月國家教委公布的數字:80年代以來,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累計突破27萬,然而,27萬人員中只有9萬餘人學成歸國。人才流失觸目驚心。出國的多數是留在國外了。而沒有出國的,也正以各種渠道流向在華的外資企業,因為那裡有著高薪的誘惑。除了一畢業直奔外企的學生,其它在國內各單位服務的人才,不多久也都經不住外企的誘惑。出國的已經出去了,而種種現象表明: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爭先恐後地到中國高校搶高材生,成了高校長鳴不止的警報。 據不完全統計,在清華的近百種獎學金中,外企公司設立的佔了一半,且數額相當高,所有這些外企獎學金的數目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採取「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讓優秀畢業生畢業後到自己的企業來。所以有人戲稱:外企在中國名牌高校搞起了「希望工程」!不言而喻,外企的「希望工程」無疑使中國的科技隊伍雪上加霜!假若中國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都出國或進外企了,中國未來的科學事業誰來繼承?

* 兩為年輕博士生的嘆息,為斷層現象做了一隻註腳。人,只有雄心是不夠的。

甘子釗先生憂心忡忡地談到人才流失問題:「待遇過低是主要原因一。以我系為例,1950年以後出生的33位教師中22位有博士學位。這些中青年在教學科研中起著重要得作用。但是,他們平均每月從國家和學校領到的工資收入僅為516.8元,低於北京市職工的平均收入。前不久,從法國回來的俞大鵬教授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他這一走,原來進行的兩項很有意義並可能在近期出成果的項目只能停,俞大鵬走的時候,心裏很難過。。。」 在北大現代物理中心的實驗室裡,郭衛和我相對而坐。他1957年出生,108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和加拿大從事研究和教學。1995年回國在北大物理系任副教授。郭衛24歲出國,在海外生活了14年。原本他可以留在那兒的因為拿到博士頭銜後,他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和收入。35歲那年,他回國結婚,把一位漂亮的電影演員帶到了美國。當他吐露出回國的心願,妻子便和他發生了爭執。兩人不得不離了婚。

郭衛遞給我一張工資條-- 編號:57233,姓名:郭衛,性別:男,國檔:275.00,加津:325.00,補貼:48.50,上月餘:3.28,房租:59.50,水電:10.00,離退保:6.50,會費:1.38,天線:13.00,房基金:25.00,本月存:6.40,補房基:25.00,應發數:376.78,實發數230.00。郭衛說,這實發數就是他每月領到的工資。此外,系裡通過科技開發,科研提成,有償服務等等多方籌款,每人每月不到200元的津貼;但要在年中,年終各發1000元。所以,每月他得靠這工資條上實發的230元生活。郭衛傷心的說:「這點錢我沒法生活,回國後只能靠國外的親友接濟。說實在的我現在完全憑著對專業的執著在這裡支撐著。北大物理系的大旗一定不能倒。這就像核研究一樣,因為世界還存在各種威脅,所以他必需存在才能消彌外來威脅。北大與圓明園近在chi尺,我們不要忘了,八國聯軍為何要焚燒圓明園?」

一樣感到煩惱和尷尬的是比郭衛小一歲,同在北大物理系當副教授的成澤。成澤是武漢人,1958年生,197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直至在該校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在武漢華中理工大學任教。1993年去以色列工作,1995年底到北大任教。在以色列短短兩年時間,這為中國博士竟連續在世界物理最高雜誌,美國的「物理評論快報」和「物理評論」上發表十篇論文。他的傑出才能令外國同行飆目相看,他的導師極力挽留他,英國,義大利的同行也誠邀他前去做博士後,可他都婉言謝絕了但回國後成澤感到很不適應。由於科研經費不足,他回來後難有條件繼續他在以色列時正勁的風頭,難以不斷寫出併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一年的時間裏他只寫了兩篇半論文。

在以色列時他的年薪是3萬美元,而在北大每月的工資實收入是300元。說起他的事業,成澤很激憤:「我算看透了,現在做學問花不來,收入低不說,還損身體,短命。科研的競爭太激烈了,想出成果,誰都得拿生命去拼博。你沒看中關村地區高級知識份子的平均壽命才57歲?我來北大也就一年多時間,可在校園裡已看到過幾則四五十歲的副教授,教授英年早逝的佈告。我何必拿自己生命去當賭注?我現在變得實惠了,是環境改變了我。在國外我的學術是一流的,外國同行見到我都要主動打招呼。可現在誰理你?要老婆沒老婆要錢沒錢,這日子沒法過了!」

* 投入固然不夠,但是中國科技難出人才,難留人才,豈一個「錢」
字了得?每逢人大政協開會,科學家們和各界有識之士都不斷呼籲增大科研投入。的確,投入不足,使科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中陷入困境,制約了中國科技水平的提高。然而,使年老和年輕的科學家們一再嘆息的,僅僅是一個"錢"字嗎?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科技界基本延襲了前蘇聯的科技體制,形成了獨力研究所和高校兩大基本隊伍科研基構規模龐大,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存在著多頭管理,協調不靈等弊端。機構的重複建設,研究方向,任務的雷同,造成了科研課題重複,分散,有限的科技投入被瓜分切片,面面俱到,人人有份。入礦產資源勘探,地礦部有16個研究所,治金,有色金屬,煤炭,石油等部委也有10多個同類的研究所。而在海洋科學研究領域,僅山東沿海就集中了從中央到省市研究海洋的研究所達27個之多。在人員結構方面,中國科研院所的在職人員中,科研,工程師僅佔50%,大量的行政,服務人員被國家的皇糧養著,使有限的科研投入不是用到科研上而是用於"養人"上。按中國人口的絕對數看,中國科技人員是奇缺的。可是從具體的科研單位,尤其是一些大院大所來看,科技單位人浮於事的現象又相當普遍。問題還不止於此,由於體制的原因,就像全國眾多的科研單位一樣,每個科研單位內部的科室或課題組也各自形成了「小而全」的封閉體系,條快分割使得各自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出現了從復購置從而造成了科研經費的另一種浪費。由於科研經費的緊缺,科研人員工資收入偏低,使得科研部門都在無奈中不得不想方設法創收。但說到創收,科學家們都持有異議。尤其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其特殊性決定了它難以在以效益為標準的市場中尋找創收的途徑。異議歸異議,創收還得進行,因為你不創收,就只能受窮。於是,在許多科研單位,規定科學家每年必需向所在單位繳鈉一定的款項(俗稱人頭費,約相當於本人全年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的總合)才能上崗從事研究工作。按現行的科研機制運行和管理體制,即使國家增大了投入,也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甘子釗先生說:"照此體制運行下去,10年後北大物理系的科研水平沒有了,安樂死!"

採訪半年後,我才完成此文,收筆之際,內心不由惦記起採訪過的那些科學家,想看看半年來他們的生活狀況是否有所改善,有所變化,於是便打了幾個電話。甘子釗仍舊健談。郭衛的心以趨於平和,他說他的月收入以增加了150元,是學校給教師增加的補貼。物理所的王龍仍宦褳縫犢蒲邢釒俊V皇欽也壞匠稍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