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畫窺見宋朝中醫繁榮氣象(圖)

發表:2021-04-30 10: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反映宋代中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
《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反映宋代中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網絡圖片)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所作,反映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節繁榮景象的名畫。後世有不少畫家臨摹、複製,較有名的是清代畫院陳枚、孫祜、金昆等畫家合作的複製品。《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反映宋代中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畫中的四眼井旁,有一家臨街的店舖,門上高懸「趙太丞家」的橫匾,門旁的對聯一聯被一個高大的招牌擋住,另一聯直書「五勞六損」,招牌上寫著「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其旁邊的幡上還可見到「口理小兒貧不計利」的字樣,室內有一櫃臺,旁邊一醫者正聚精會神地給一婦人懷中的小孩診病。

「丞」是宋代太府寺所屬的具有商業性質的醫藥機構——藥局中的官名,兼管醫藥。「五勞六損」是一般內傷外感病的統稱,依據畫面,這個趙太丞大概是位擅長兒科、內科的醫官。他熱心行醫,注重醫德,深明「醫乃仁術」,故才能做到「貧不計利」。

畫中另一臨街小店,門旁掛著「專門接骨」的招牌,其上有一個醒目的「十」字,這在當時表示什麼還有待考證。門前的街道上,有人背著一個大漢正在向行人詢問,行人指著這個「專門接骨」的小屋,顯然是在給求醫者指點就醫處所。在畫中,街道僻靜處的一個小院的門旁寫著「祝由科」幾個字。「祝由」是古代祈禱治病方法的名稱。最早見於《內經》,後世稱用咒符禳病的為祝由科。它有濃厚的道教色彩,也藉助於一些藥物進行治療。由圖可見祝由科在當時是正式為政府所承認的。元代太醫院分十三科,其中有祝由科,元代以後,就漸漸只流行於民間了。

由「人參,本堂葵兌川廣地道藥材」可知道宋代藥店除賣藥外,還兼營藥物中轉、兌藥材,促進南北方藥材交換和流通。也可見當時在對待藥物品質上,講究藥材地道,注重產地選擇,四川、兩廣的藥材以質好、量多而聞名於世,至今仍為醫藥界公認。圖中還畫一藥店夥計端坐凳上,腳踩碾槽,此類工具在現今的中藥房中仍然是必備的常用工具。在我國歷史上,宋代是醫藥事業比較發達興旺的時期,《清明上河圖》上關於醫療和藥材情況的描繪,為後人提供了生動的、難得的形象資料。

《清明上河圖》還反映了中藥的經營情況。圖中接骨醫家屋旁,有「家大口堂」藥店,門前招牌上大書「本堂法制應症藥劑」幾個大字,店內有兩個人站櫃臺外,門前停著一輛車,一個人從車上搬著什麼,可能是剛進的藥材吧。由清代畫院本上還可見到「人參,本堂葵兌川廣地道藥材」等,從這些圖中,可以看出宋代醫療和藥材經營是在同一機構中,醫生多為坐堂應診。還可以看出宋朝政府對藥鋪炮製熟藥、成藥的成分、劑量,炮製方法有一些規定,各藥店必須依「法」來炮製藥材,配製成藥,這一措施,不僅可以保證藥物品質,而且由於這些規定的廣泛推行,也使許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書和民間驗方得到推廣。醫家、病人學得了必要的醫藥知識,在普及醫藥知識,發展醫藥事業等方面,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清明上河圖》反映的醫事活動說明宋代醫療事業已相當發達,在掛牌行醫的職業醫生中,有官醫,也有民間醫生。分科漸趨精細,僅圖中就可以看到有內科、兒科、骨傷科、祝由科,而且從「貧不計利」看出,對醫生醫德有要求,崇尚醫德。



責任編輯:蘭雪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