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追溯端午节民俗起源,首先要谈论的,当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战国楚国诗人屈原。
2022年6月3日为端午节,在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年代,民众一提到端午节,就立即联想到:这是一个吃粽子的中国传统节日。纵然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素来被今人浓缩成为了与美食连结的一句解释,其本身具备的特殊意义,却不允轻忽。此文除了介绍众所周知的知名端午节习俗之外,亦试图从不同途径切入,供诸君认识更多不为人道的旁枝元素。
黄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端五、重五、重午、午日节、午日、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由于黄历五月正值气候达到极度潮湿与炎热,蚊蝇蛇蝎等百毒齐出、肆虐,也易滋生疫病,因而自先秦至汉代以来被视为恶月,或称“百毒月”,而黄历五月五日亦被视作“恶月恶日”,因此,当时的人多采取斋戒净心、慈悲善待生命等符合天道的方式来安度恶月,当然也会寻觅各种驱邪祓毒的方法,这也就是重午节俗甚多之因吧!
历代古籍也多有记载,如元代史学家费着撰写的《岁华纪丽谱》云,“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䌽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历朝文人亦留下相关作品,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借由咏今叹古的《六么令・天中节》描述端午诸景: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节起源论的主角——屈原
若追溯端午节民俗起源,首先要谈论的,当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
一般觉得“纪念屈原”之说,是历年影响最深、传播最广的端午节起源论,如唐代诗僧文秀的《端午》所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湖北秭归人,出生于楚威王午年夏历正月七日(另一说为楚宣王二十七年),逝世于楚襄王九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