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汉语辞典中,“灯”的一个解释便是:佛法导向光明坦途,趋避邪恶黑暗,故称佛法为“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云停星布,鱼行龙舞,银花火树,春风吹度。正月十五,是岁岁年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被称作上元节、元宵节或灯节。这是一个寓意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盛大的布灯、赏灯的节日,天上人间,宫廷民间,流光溢彩,兴致盎然。出灯谜,猜灯谜,更是妙趣无穷,人们行思坐想,搔首摩拳,乐不可言。
夜幕降临 华灯齐放
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不论是皇家御苑,还是通衢大道,都被千姿百态的花灯照亮,莲花灯、葫芦灯、球灯、四方灯、鱼灯、鹤灯……花灯璀璨,好似满天星斗悬于檐下廊间,照亮了人们仰望的笑脸,映衬着圆月,闪耀着愉悦。孩童更是满心欢喜的提着各式造型的花灯,四处嬉戏。游走赏玩间,人们仿佛置身变幻的时空中,从现时走回过去,汉朝、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隐隐约约的记忆,如灯火般在脑海中闪烁起来。
孩童更是满心欢喜的提着各式造型的花灯,四处嬉戏。(图片来源:国家记忆文化库)
燃灯敬佛 佛法传灯
元宵节为何要赏灯?这传统文化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在各种传说中,具体说法虽然不同,但关于元宵节起源时间却是相同的,都指向了汉朝。对于为何要赏灯这一问题,答案也是相通的,即是源于对佛、道、神的信仰。
比较有史据的说法源自汉武帝对太一神的信仰。《史记》载,汉武帝采纳方士缪忌的建言,礼敬祭祀太一神,在甘泉宫修建了太一祠坛,用太牢礼举行大祭,黄昏时分,祭坛就燃起盛大的灯火,彻夜通明。彼时天人共会,殊胜非常。因当年是在年初的上辛日举行的大祭,后来便成了元宵节燃灯赏灯的起源。《退朝录・燃灯》中也载:“上元燃灯。或云:沿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
还有一种传说,上元夜张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与佛教仪典有关。《大唐西域记》载,永平年间(西元58~75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说印度是以正月十五为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一律燃灯敬佛,从此开始了正月十五张灯结䌽的传统。
第三种传说是,元宵燃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节为正月十五日,中元节为七月十五日,下元节为十月十五日。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因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民间传说,上元,是天官赐福之辰。
这3种传说都非常有道理,在如今的汉语辞典中,“灯”的一个解释便是:佛法导向光明坦途,趋避邪恶黑暗,故称佛法为“灯”。诗圣杜甫在〈望牛头寺〉中有诗曰:“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晋朝支昙谛在〈灯赞〉中赞曰:“既明远理,亦弘近教,千灯同辉,百枝并曜,飞烟清夜,流光洞照,见形悦景,悟旨测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