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左)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图片来源:KIYOSHI OTA/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6月28日讯】自拜登就任总统以来,美国就致力于团结盟友以合力对抗中国。然而夹在两大国对峙间的中等强国,基于价值与利益的衡量,选边站的问题对它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印太地区是中美竞逐的主战场,日本与澳大利亚明确地释出联美抗中的态势,影响力扩及欧洲盟邦。然而日澳是在什么条件下,又是如何操作结盟,成为欧洲等中等强国的风向球呢?
评论:主战场为印太 抗中代表为日澳
迄今为止,拜登政权持续透过结盟关系来抵制中国各种危害国际秩序的行为,日、欧、澳等中等强国的态度是重点。然而,中等强国未必都以完全相同的立场看待中国。日澳在近期的共同操作,被许多专家视为是对联合抗中所做的序章,成为日后美国顺利组织西方盟友对抗中国的基盘。
曾担任哈佛大学研究员,目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古贺庆(Kei Koga)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指出,随着中国威胁的增加,日本和澳大利亚都试图巩固它们与美国的结盟关系。由于地缘因素,中国在东海和南海违反国际法的行动、包括对台湾的军事胁迫,是日美澳三国的共同担忧。他认为在这些问题上与美国的协调政策,可以从最近日澳之间的双边部长级会议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日美澳是印太地区的主要民主国家,日澳之间明确加强合作,对于美国与欧洲等国结盟抗中,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古贺庆说:“日澳两国都是中等强国,但因国力、与美国同盟以及经济依赖的关系,相较之下澳大利亚受到中国的威胁感比日本大一些,而这两国相对了解美国对中的强硬立场。所以通过日澳在中国议题上的共识确认,不仅证明民主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态度的外交共性,也是未来其他民主国家将采取何种方式相互配合,以推进和调整外交政策的模板。因此由日澳之间先强化在中国议题上的共识,不只对于其他国家有带头效应,也能让日后的进行方式更容易调整。”
日澳突显抗中 定调结盟主题
从美国在3月启动亚洲外交之旅以来,日本与澳大利亚就对中国在民主、和平、人权与国际秩序等议题上,频频公开发表意见,而且表态的方式一次比一次强硬。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 Wen-Ti Sung )对美国之音表示,日澳两国在中国议题上的表态可以简略分为三大块:价值、经济、以及安全议题。他特别指出在价值议题上,日澳对于台湾海峡、人权、香港、新疆都提出了严重关切,在用词上直指中国,也是为往后团结中等国家而铺陈。
宋文笛以本月所举行的日澳外交与防卫部长2+2会谈为例,指出中国问题是最大的讨论重点,会后的联合声明内容并不避讳中国所认为的敏感话题,而且用词较以往的国际高层会议声明更加强硬。
他还以台湾议题为例指出,日澳的会后联合声明中用词一字不漏地紧跟4月份美日峰会与5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领军的G7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用的词语。比起5月份的美韩联合声明中回避置啄的情形,显示出同样是亚太地区的中等强国,日澳对于联美抗中的决心比韩国强烈。
宋文笛说:“之前日澳分别与美国举行双边高层会议时发表的声明,尚且具有保护伞功能 (plausible deniability),意即若发言强硬,两国可称是美国主导,日澳只是被动配合而非其本意。然而在美国缺席的场合,日澳依然以同样规格强硬发言,呈现出双方已经暂时放下对中国的顾虑。”
日澳态度强硬有其盘算
宋文笛说:“形成这个状况自有其小背景和大气候。小背景是接下来的多国峰会可以为日澳的表态提供了另一个‘保护伞’。日澳对中国议题的态度虽然强硬,但只要接下来的几个多国峰会共同提出和日澳差不多的强硬声明,北京面对西方民主国家联合表态,考虑到以一敌多,局面不利,很有可能会选择暂时软化,避免正面冲突,也就连带地在制裁日本和澳大利亚方面比较节制。因此日澳认为此时强硬,成本相对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西方各国之间虽然皆有对中避险之心,对于力度和时间点选择上却各有其算盘,也因此,日澳作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必须于此时优先鼓起勇气带头示范,一方面说是为其他诸国做榜样,也可以说是预先挤兑其他诸国,让其不好意思太落人后。”
宋文笛表示,日澳之所以甘愿冒着风险自愿示范,为拜登“呼群保义”,联合西方建立对中统一战线,立下大功,可见得美日澳三方作为四方安全会谈内核的向心力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后日渐巩固,日澳双方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即便因此而成为被中国单独施压的理由,美国亦将不会置身事外。
日澳为军事“准同盟”
早在6年前的日澳2+2会谈上,双方就提出加强日本自卫队和澳大利亚军队的合作,去年底的日澳首脑峰会中也对此达成协议。而本月的日澳2+2是自卫队在实施“武器等防护”上,首度加入美国之外的国家。
所谓“武器等防护”是日本自卫队应他国军队请求而保护其舰艇和飞机的活动。列在2016年施行的安保相关法令,原本设想的对象只有美军。而在去年10月的日澳防长会谈中,双方同意就增加澳军作为保护对象开始进行协调。
担任日本官方机构的中国问题专家M先生向美国之音指出,这意味着日本将澳大利亚定位为仅次于美军的军事盟友,具有“准同盟”的指标性意义。而对于除了美国以外没有其他军事盟友的日本来说,此举在对中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这让日澳两国确认了以美国结盟为中心,共同对抗中国的政策,也是为了接下来团结美国以外的民主阵营对抗中国的重要程序。
宋文笛说:“在防卫方面,声明也提到了双方即将排除万难以最快的速度签署《互惠准入协议》 (RAA) 以及拓展‘信息共享和标准设置协力’(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ordination on standards sharing)。前者相当于日本自卫队日后将对澳军提供保护,接近于将集体自卫权延伸到澳大利亚,后者则是澳大利亚投桃报李,将日本往‘五眼联盟’的情报共享内核又拉近了一层。”
古贺庆则认为因为在执行面上,日澳军事合作有现实上的困难,从“武器等防护”开始合作是较为合理的。
他说:“目前日澳在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的军事合作,在执行上有相当难度,需要更多的细节讨论。一旦日本周边受到袭击,要澳军赶来东中国海与自卫队合作,目前看来现实上很困难。所以与美日同盟这种关系相比,仅在需要时提供‘武器等防护’的军事援助,对日澳在军事上的合作是一个有执行可能的良好开端。另一方面,日澳也谨慎考虑中国的态度,所以避免一开始就直接结成军事同盟,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处理军事合作,加强彼此的关系。”
古贺庆表示,虽然在军事上的直接合作目前较困难,但在国际法上维持和平现状与和平解决纷争等政治方针的共同性确认,以及对其他国家释出的意涵,就非常具有意义。日澳的军事合作是开启新的方向,在外交上联合抗中的意义对他国的影响力会很快发酵。
重审对中外交与经贸关系
近来虽然民主国家对于中国问题,均有单独或联合表态,但各国对于要对北京采取公开对抗立场的程度,包括针对中国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问题,有不同意见。其中部分国家担心结盟表态会被视为反中集团,有损其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不愿意对中国太强硬。中国同时是日澳双方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澳又怎么面对这个问题呢?
宋文笛分析说:“在经济方面,本次日澳 2+2 声明的第一段开门见山便提出双方应该‘深化经济互补性’,以及明言‘反对经济压迫’ (opposing coercion and destabilizing behavior by economic means),相当于日本明确驰援近一年来饱受中国经贸制裁的澳大利亚;再者,会议结束当天,《日经新闻》马上报导美日澳三方将共同重振被打入冷宫已久的‘蓝点网络’基础建设计划,数日之后再进一步通过所谓‘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各大西方民主国家承诺将为中低度发展国家缩小资金缺口,相当于提供透明度和责任性更高版本的‘一带一路’替代方案。”
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M先生指出,本次日澳2+2会谈中,双方都在重新审视自己与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在过去,两国都相当重视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军事扩张的迅速推进,继续奉行以往的对中外交政策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现实国力,日澳双方都没有单独与中国竞争的条件,因此两国需要共同应对中国。在经济上,中国依然都还是日澳双方最大的贸易伙伴,通过深化日澳贸易关系来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是一个方案。
分析人士认为,日澳的改变也将影响其他民主盟友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外交与经济的拉锯关系,让美国在团结他国对抗中国的作业上更有发挥空间。
中国将多层面回击
针对中国可能的反应,M先生做出三点预估。第一,中国会抱团取暖大打外交战。为了与西方民主阵营抗衡,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部分东南亚国家、中东、非洲等国家的关系,建立以中国为主的阵营。尤其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如何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列为重中之重,中国必然更致力于疫苗外交。第二,中国会进一步加强灰色地带战略。预计中国海警在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等近海的活动,无论在强度或频繁程度都将提高,以达到对这些海域周边的亚太国家的军事威吓作用。第三,经济制裁是中国的拿手好戏。包括日澳与其他西方盟友都和中国有着深厚的贸易关系。依过去例证判断,中国很可能再度利用贸易制裁来削弱民主阵营联合抗中的意愿。
M先生也预测中国将利用前不久颁布的《反外国制裁法》。虽然他并不认为中国真的会立即执行此法,但至少会使那些同中国有贸易行为的国家感到不安,这就达到松动这些国家意志的效果了。
原标题:两大之间难为小:日澳如何为中等强国们带风向?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