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精诚之至,天地动容。明朝大臣王阳明(1472年~1529年),就拥有感天动地的至诚。王阳明一生留下众多的传奇,虽不是武将,却能多次率军平叛;虽不是出家人,依然修行有素;为官有情操,为民祈风祷雨,以血禳灾,力济天下苍生。
能未卜先知也不执于小术
王阳明曾在离老家余姚二十里的“阳明”山洞里修行,并与王思舆、许璋、王琥等道友颇有交往。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阳明告病回乡,筑室于阳明洞中静修。时间一长,竟也能未卜先知。有一天,王思舆等四位友人去拜访他,他们刚走出五云门,还没有行至阳明洞,王阳明就令仆人去迎接,并告诉仆人他们来的路上所发生的事。
仆人候在半途,等了许久,才见到王思舆等四人,并向他们转述了阳明先生所说的事,结果都很契合。《王阳明年谱》记载“众惊异,以为得道”,众人都很惊讶,认为阳明先生已经得道了。
后来,王阳明领悟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真正修行有素的人不执着于小能小术,即便有了未卜先知的功能,也不代表就能得道圆满。不久,王阳明就舍弃这种小能小术,不再簸弄那些了。
明武宗时期,王阳明在朝为官,虽遭奸臣刘瑾陷害,终是有惊无险,遇难呈祥。后来,王阳明匡扶社稷,数次为国平定叛军,为民祈雨祷风,显现出他过人的一面。
以血禳火为民祈雨
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朝廷任命王阳明为庐陵知县。到任之前,庐陵县“狱牒盈庭”,官署积累了许多冤假错案。王阳明到任后,逐一甄别审理,短短几个月,清空了刑狱案件。
有一次,城中发生火灾,大风一吹火势更猛。大火肆虐时,王阳明亲自祝祷,“身祷返风,以血禳火”,以自己的血祭祷上天,大火立即熄灭。此后,王阳明重新规划县城布局,将屋舍之间留出空道,以防止火灾蔓延并供逃生之用。他申明纲纪,严禁官吏横征暴敛,剥削百姓。为方便四方旅客,他又派人建立驿站和客店。他施行惠政,深得百姓拥戴。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兵部尚书王琼特别推荐王阳明,升其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今江西、福建省南部),剿除地方巨寇。王阳明抵达江西后,赈济百姓,招抚流民,并贴出榜文昭告百姓:“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地方巨寇连年肆意掠夺商船,侵扰百姓,王阳明在漳州平乱,率军屯驻在福建上杭县城。根据《时雨记》所述,王阳明见上杭旱情严重,于是在办公之处主持了祈雨仪式,之后上天降下一天一夜的大雨。不过百姓认为雨水还不足以解除旱情。等到四月,王阳明率军凯旋归来时,上天连续下了三天大雨,百姓高兴地出门耕田。王阳明登上城楼,看到百姓兴高采烈的情形,也为之欣悦。地方官员请求把他办公的厅堂命名为“时雨堂”,并且说:“百姓苦于匪盗之乱,已经很久了,又遭遇严重的旱情,眼看着百姓就要流离失所,难以维持生计。如今刚刚凯旋而归,上天就适时降下大雨,正所谓‘王师若时雨’,如今得到验证,请记录这件事。”在官员的请求下,王阳明记下此事。
王阳明谦逊地说:“百姓只是希望耕种土地,希望下雨种好庄稼;只希望上天庇护天下苍生;只希望皇上申明法纪,天下太平;只希望将士舍生忘死,为国效力,除去危害百姓的恶匪;只希望地方官员,竭力除恶保护百姓,使百姓获得好收成。我有何德,敢叨念上天之功。”
一心匡扶社稷 祝祷得北风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叛乱,袭击南康和九江。他最初的计划是攻下南京后,再率兵进犯北京。他率领了十万大军,打了几次胜仗,因此想乘胜追击,挺军东下。
王阳明获悉消息,急忙搭船赶回吉安部署军事,以牵制宁王,拖延时间,寻找突破的时机。由于南风迅猛,他的船不能前行。而此时,宁王派出的追兵,一路猛追。
在此危机之时,王阳明向天焚香祝祷:“皇天若哀悯生灵,请许王阳明匡扶社稷,降下反风。”一会儿的功夫,南风停止了,刮起了呼呼的北风,顺风扬帆启航。上天化解了他的危难,并为他平定宁王之乱,赢得了不少时间。
狂风不止 门人祝祷得西风
王阳明生前留下不少传奇,死后也留下一则奇闻。
王阳明抱病前往广西平叛,不幸病逝。临死之前,当船行至青龙铺时,王阳明召来门人周积说:“我要去了。”周积声泪俱下,问他:“您有什么遗言?”王阳明说:“此心光明,还要再说什么?”说完,瞑目而逝。
他的门人将其灵柩停在南野驿,等待次日启程,要将灵柩送回王阳明家乡余姚。远近士民哀恸不已,哭声震天,犹如失去了父母一般。当门人护送灵柩至南昌时,连日刮起猛烈的北风,客船无法航行。
门人赵渊对着灵柩焚香而拜,说:“舟不行,难道是您要为了此地的士民留下来吗?余姚的亲人与弟子都还在等候您。”也许,王阳明在天有灵,赵渊话音刚落,北风忽然转为西风。
王阳明匡扶社稷,为国为民祈风祈雨,以血禳灾,庇护生民,一生留下众多的传奇。传奇的背后,既有他在世为臣,平乱靖难的使命;也有上天冥冥庇护苍生的悲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