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鼠疫曾发生3次大流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官方11月12日晚间证实,内蒙古有2人经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救治。鼠疫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征,曾在中世纪引发大规模死亡,即著名的黑死病。尽管陆媒引述朝阳医院相关负责人称,“没有必要恐慌,一切尽在掌控中”,仍然有不少民众忧虑疫情是否会被隐瞒,重演SRAS失控的历史。
历史上的大流行
鼠疫传染病从来没有绝迹,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严重流行的记载,其中包括3次大流行,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年仍有1,000~3,000个病例。
首次大流行发生于6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进而波及欧洲国家,近1亿人死亡。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4世纪,起源于美索布达米亚,由于十字军远征,波及了欧亚及非洲的北海岸,单是欧洲死亡人数就高达2,500万人,即史上著名的黑死病。
在中国,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的瘟疫被认为是全球第二次大流行的一部分。据估计,华北三省人口死亡总数至少达1,000万人以上。在《明史纪事本末》卷78中记载着当时的惨况“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一人染疫,传及合家,两月丧亡,至今转炽,城外遍地皆然,而城中尤甚,以致棺蒿充途,哀号满路。”
第三次大流行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死亡人数约1,200万人。
三次大流行致死人数虽然逐渐下降,仍然可以看出其传染的迅速和奇高的死亡率。
鼠疫也有分类?
人类感染鼠疫是严重疾病,致病原为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被携带病菌的跳蚤叮咬后,就会感染鼠疫。鼠疫感染按照症状主要又可分为以下3种:
1、腺鼠疫
由被感染跳蚤叮咬吸取人类血液,或是人类处理被感染动物或鼠疫感染者尸体的组织时,不慎接触脓液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淋巴结。腺鼠疫常见症状为淋巴结肿胀、疼痛,位置多在腹股沟处。
2、肺鼠疫
肺鼠疫又可分为原发性肺鼠疫及次发性肺鼠疫。原发性肺鼠疫:吸入其他肺鼠疫病患的痰与飞沫感染疾病,或不慎接触脓液、餐具、口罩唾液飞沫而感染。次发性肺鼠疫:先得腺鼠疫,经血行蔓延至肺部造成肺炎或引起胸膜渗液。肺鼠疫症状与腺鼠疫相同,但有较严重的病征,同时伴随着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深呼吸时胸部疼痛等,后期却会恶化为咽炎和颈部淋巴腺炎。
3、败血性鼠疫
鼠疫杆菌经由血液感染全身,出现发高烧、腹痛、腹泻及恶心等肠胃症状,皮肤则会出现血斑或脸部肿胀,最后全身布满黑斑,这也是鼠疫被称为黑死病的原因。
鼠疫的感染症状类别中,肺鼠疫可以借由飞沫传播,造成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增加,此次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两例正是肺鼠疫。
鼠疫如何治疗?
鼠疫患者在出现症状后,若立即治疗,则治愈率高,治疗方式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并且需要适当隔离,一般疗程为10天或持续治疗至病患退烧后2天。
鼠疫主要症状有发烧、头痛、疲倦及淋巴结炎等症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鼠疫的症状
由于未经治疗的鼠疫患者死亡率极高,及时诊断和治疗相当重要,如曾经前往疫区或与病患、动物或病媒接触的经历,出现发烧、寒颤、头痛、疲倦症状时,应及早就医诊治,并告知医护人员疫区的旅游史。鼠疫的主要症状如下:
1、高烧
2、发痒性淋巴结炎
3、出血性化脓性炎症
4、肺炎及浆液性血痰
预防鼠疫感染的方法
我们不可能灭绝世界上的老鼠,只能从生活环境与习惯中着手预防鼠疫感染,预防方法如下:
1、避免前往鼠疫疫区
避免前往肺鼠疫病人活动地区,如在疫区活动,可以戴口罩和做到以下几点措施来自我保护。
2、预防被跳蚤叮咬
预防感染最主要为避免被跳蚤叮咬,因此到户外、野外或老鼠较多的地方时,应穿着长袖上衣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上含有DEET的驱虫剂来预防跳蚤叮咬。
3、清除鼠类及蚤类
老鼠死亡时其寄生之跳蚤有可能跳到新的宿主继续吸血,因此灭蚤须在灭鼠之前或同时进行。居家环境周围应清除老鼠可能藏匿之处,保持地方清洁,特别是垃圾存放处和楼梯清洁,避免堆积杂物。另外,应妥善储存食物和宠物的粮食,以免成为老鼠的食物。家中若有饲养宠物,可在询问兽医后,为宠物使用适合的防治跳蚤产品,并且避免与宠物同睡。
4、不接触可能感染的动物
勿直接接触及处理可能因感染而生病或死亡的动物,以避免与病菌接触。
5、接种死菌疫苗
鼠疫死菌疫苗可提供数月防护力,但疫苗须连续接种2~3剂,且保护期约半年而已,一般不建议注射。疫苗较适用于高发病率地区的民众、旅客及防疫人员,同时仍需做好其他鼠疫防护方法。
如要到鼠疫流行地区旅行或活动,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被跳蚤叮咬,远离老鼠出没的地方,并且切勿接触齧齿动物。
资料来源:CDC、Wiki、台湾疾病管制署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