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7月24日讯】前不久关于长江三峡大坝出现坝体变形的传言,引起外界很大关注,虽然官方已经出面说明是“弹性变形”,不会构成危害,但是却也再次引发各界对于三峡大坝和相关争议的讨论。在这里,我不是要讨论三峡大坝本身是否已经出现技术上的问题,我要指出的是,整个三峡大坝工程本身,其实极为具有象征意义,它是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所谓的“中国模式”的一个缩影。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三峡大坝的兴建从1950年代就开始讨论,各种论证反复进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一直存在分歧。1980年代后期,赵紫阳主政时期,考虑到党外强烈的反对意见,曾经以此为理由向邓小平陈情,建议缓建。但是邓小平对赵紫阳说,上马有政治问题,不上马更有政治问题,因此还是要上马。邓小平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不能因为党外有人反对我们就接受,越是有人反对我们越是要坚持,要不然就无法显示党的领导了。邓小平的拍板,导致如此争议巨大的工程最终开工建成。这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中很多决策的背后,其实是政治上的考量起关键的作用。
其次,坚决主张和积极推动三峡大坝工程上马的,主要是两股力量,一是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代表的电力系统,一是以前水利部长,后任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为代表的水力系统。这两种力量对三峡工程上马的支持,背后都有着强烈的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的背景。众所周知,李鹏家族长期把持电力王国,其家族贪腐与三峡大坝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工程的上马,实际上就是权贵集团的利益动机促成的。
第三,中共官方反复强调的三峡大坝工程上马的理由,主要就是它在发电方面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三峡工程可以提高发电量,这一点当然无可置疑。但是在经济效益之外,如此巨大的工程带来的其他一些损失,例如移民造成的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例如对数不清的文物遗迹的不可挽回的破坏,例如对整体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虽然有很多专家一再提出,但是都无法受到当局的重视。在中共的发展思路中,经济发展高于一切,为了经济发展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一切都要为经济效益让路,这就是三峡大坝工程最终能够上马的重要原因。
最后,三峡大坝上马,考量的主要是当下的经济效益。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连官方自己都承认过了一段时间,效益就会慢慢降低。当然,这样的时间也许很长,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说,那是未来的事情,他们不会考虑那么长远,当下的政绩和经济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中国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曾经一再指出,三峡大坝上马,早晚还是要炸掉;长期研究三峡工程的王维洛博士也多次指出,未来,三峡大坝一定会出事。但是对于中共当局来讲,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因此不在考虑范围。
因此,围绕着三峡大坝工程的决策,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四个特点:1)经济决策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考量,三峡大坝是一个水利工程,也是一个政治工程;2)经济发展的背后,有着利益推动的因素;3)为了经济发展,可以不惜一切代价;4)这样的经济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而这四点,其实,不正是中国这几十年来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吗?所谓“中国模式”,在三峡大坝上马的决策过程上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如果有一天三峡大坝真的出了灾难性事故,那恐怕就是“中国模式”正式宣布破产的一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