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独立关税区 也要一口吃掉香港(图)


2018年10月1日,林郑月娥参加升旗仪式(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3月1日讯】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大纲出笼,香港获委以重任,担起龙头大旗,主力推展创新科技发展及企业融资,期望可带领区域经济升级,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无疑,中国粗放式经济发展到了瓶颈阶段,香港地产一枝独秀却握杀企业生机同样是不争的事实,而创新科技也是公认的共同出路,但眼下大湾区的规划不外是北京重操故业,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惯常手法,从上而下,框定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发展角色。跟过去不同的只是,今趟连香港也包括在内。

大湾区规划问题的根本是源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老毛病。计划经济一向以政治挂帅,计划的目标清晰,愿景漂亮,前途壮观,但以领导人意志马首是瞻,制订过程大多由上而下,欠缺投资者、企业家、管理人员、各界专业人士参与决策,因此只能画饼充饥,却苦无方法实现理想蓝图。

今次大湾区计划亦不例外,中央为区内每个城市分派角色,然后各就各位,相信大家通力合作便水到渠成。其实各地各有优势的话,在资讯流通的今天,基于市场需要和利益,自然会互惠互补,合作无间又各自发挥所长,无须多此一举,由中央替大家选定角色,更何况长官意志不时脱离现实,例如深圳创科研究在区内领先,若因势利导,该以深圳为龙头才是。

又如整个构思,是通过科技不断创新推动经济向前,但寻根究底的话,科技创新取决于科研成绩,而科研成绩则取决于人才培养。北京要推动科研发展,重点该是搞好教育,鼓励批判思维,吸纳海外人才,保障资讯自由,并提供诱因使科研人员全心投身创科企业的研发工作,而不是划出一个地区去开发新科技而已。

中央当然也有可为之处,例如厉行法治,确保司法和审讯公平以排难解纷,促进公平竞争和合作,也可以考虑如何加强各地优势,却无须拔苗助长。例如香港的法治底子较厚,在金融、商贸和航运得到国际认可,商务纷争可通过法律和调解去解决,因此保护香港司法独立,维持法治精神,至为重要,而不是精神分裂,一面高呼香港要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一面不时人大常委随意释法,又立法授权特首决定把疑犯移交大陆,不断践踏香港的法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另一弊端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大湾区以至中国全力发展创新科技,理所当然,但须尊重现行两地体制差异,切勿混水摸鱼,陷香港于不义。不过,根据发展大纲,香港将融入国家创新体制。中央将修订政策,以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可以跨境流动,提高区域融合程度,也就是尽量去除阻隔大陆与香港融合的关卡,而长远目标甚至是两地走向一体化。

换言之,香港与大陆的边界,对可以自由流通两地的科研人员快告消失。一直以来,香港可从美国输入一些不容转运到极权国家(包括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而香港的“非禁运区”地位,是假定中港两地边界分明,人货均不能自由通关,而海关及出入境事务全由特区政府独立管理。但随住大湾区时代来临,边界渐渐消失,人流物流往还加倍,转运限制如何执行,又如何保持独立关税区地位,将是香港需要说服美国的难题。

同时,即使不把敏感科技产品偷运到大陆,亦大可透过本地机构买入这些科技禁运品,再供大批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居住,可以每天来港工作的大陆科研人员使用,也就变相绕过了美国禁运限制。计划中设于边境河套区的香港科学园,正是要打破两地界限,让深圳科研人员自由入境,共享先进科技设施,而大湾区相信只会变本加厉,进一步挑战美国的禁运底线。

可见,香港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一面任由北京拆墙松绑,磨灭两地界线,却又要保持独立关税区地位,继续输入敏感高科技。对北京唯命是从的特首林郑月娥,正面对不可能的任务。她除了心存侥幸,但求蒙混过关,还可以期望她有何作为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杜耀明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