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情就像上高速公路,遵守规则就不会出问题。(图片来源:伊娃)
每当我们看到那种告白甚至是要电话被拒,或分手后就伤人、砍人甚至分手报复散布裸照等的新闻,你说我们怕不怕,怕死了。现在看起来爱你爱的要死,会不会之后变成要死一起死。许多女性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在公开场合分手,不要跟男生独处……而这些教育背后都还会告诉你一件事“如果你犯了以上的过错,因此你被砍了被强暴了就是你自己的问题”,所以你说我们怕不怕,怕的要死。
这个怕不只是怕死,而是害怕这背后预设的逻辑:那就是如果你因为亲密关系而有的纠纷,就代表你不是好女人,代表你是有问题,就连被砍死,都不得安稳。
可,又让人疑惑的,到底什么时候“拒绝”变成一件这么恐怖的事?
前几天,我收到一封私讯,言辞激烈,怨气满溢。有位哥们儿,用二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自己求爱未果的心绪,又用二分之一的篇幅,痛斥了某姑娘的无情无义无底线。
询问数次,他才道出原委:是他主动向姑娘示好,但惨遭婉拒,在他死缠烂打、展开电话攻势的第三天,姑娘手一抖,封锁了他。我愣了愣,问他,你有喜欢她的诉求,她就没有拒绝你的权利?没多久,对方甩来一句,“算了,懒得跟你掰扯。”
一个人被拒绝的样子,最容易被看出本性真是好气又好笑。
被拒绝,反映情商水准和心理自愈能力,提起“玻璃心”,《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谓之典型。初入贾府时,林大小姐步步留神,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寄人篱下,被耻笑了去。宝钗在薛姨妈面前撒娇,黛玉自叹:“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周瑞家送宫花,转了一大圈才送过来,林大小姐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
被拒绝,本就是人生常态这种体验确实不愉快,但也恰恰能够映射出,一个人的情商水平和心理自愈力到底如何。
像林妹妹那样的妙人儿,最心烦的不是被拒绝本身,而是认知判断上的情绪化,说白了,是“连自己都看不上自己了”。说她毒舌、刻薄、心眼小,其实是误解,这更像一种自尊的释放、自卑的反抗。
在这残酷的社会,没人能呵护你的玻璃心。相较之下,晚年的曹雪芹,实在通透的多。他太知道了,名利场里,溜须拍马、欺软怕硬都是常事,谁都拥有家犬般的鼻子,嗅一下就知香臭。
他亲眼见证,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也越发明白:人生不过各扫门前雪,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说残酷点,这个世界很无情,谁能整日小心翼翼,呵护你的易碎心?和你没有深度联结的人,哪有义务在乎你的感受,珍视你的诉求?
与其怒怼,“为什么我会被拒绝”;不如自问,“凭什么他要接受我?”人性很有趣,能懂就不痛,只要心里有本明白帐,恶意也就不成为恶意。
自卑的我被拒绝,就既敏感又爱逃避。从小到大,我被拒绝的次数,也不算少。最初很矫情,上课发言,答不出题,嫌弃自己大半日;表白心仪的对象,被冷落忽视,恨不得扎心一百次。跟妈妈哭诉我被朋友拒绝,后来才懂妈妈笑我的用意。某次主动搭讪,欲跟新同学做朋友,她撇过头来,瞟了我眼,“不必了”。这几个字像是高度浓缩剂,从围观的目光中飘忽出来。空气太凛冽,阳光太稀薄,我恨不得倒在桌上,倒在比脚面更低的地方。那天下午,我哑了嗓,哭红了眼,像只笨拙的小鸭子,游回了家。
妈妈听完这事,先是瞪眼,又是大笑,“你傻了吧,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此话一出,我气得胃疼,硬是三天没理我妈。直到现在,经历过投稿无门、求职未果、朋友寥寥的境遇,日渐长出钻石心,我才明白妈妈的本意。
年少的我,太自卑了,就像行走在冰面,外界稍微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堕入湖底。“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是不是我配不上他喜欢?”那些日子里,我一度做着因噎废食的傻事:怕嘲笑,选择沉默,错过了自信;怕背叛,选择孤僻,错过了知己;怕丢脸,选择退缩,错过了垂青。更糟糕的,是我把敏感当妖怪,把逃避当灵药——在被别人拒绝之前,先否定了我自己。
你要学会习惯被拒绝,然后与他们挥拳搏斗,这就是生活啊,你总要学会习惯被拒绝,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挥拳,搏斗,打脸与被打脸。如果能用力踢出个漂亮的回旋踢,就算踢空——也足够帅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