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化论坛】儒道本是同根生:夫子之道(图)

 2017-11-24 06: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文化论坛】儒道本是同根生:夫子之道
孔子时常藉着与弟子的对话,把“道”的心法说给众弟子悟一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熟悉儒家思想的都知道,整本《论语》基本上完整地表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里仁篇”

所谓的“仁”,是像仁慈、仁爱、仁义、仁民爱物、仁人君子等,这是形容一种高尚的待人行为。《论语》里那些处理人际关系的精辟言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一部份。但是,只要再注意看一下《论语》,在这本孔子过世后弟子们追忆整理的言论集里,孔子多次提到“道”,例如最具代表莫过于“里仁篇”中谈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什么不说“朝闻‘仁’”呢?整本讲“仁”的精神与思想的论述中,竟然冒了个“道”,甚至重要性远大于“仁”,这位对弟子不谈怪力乱神,却又注疏形而上、玄奥又超常之“易经”的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

在“里仁篇”同时又有段对话,从修炼的角度不难看出些端倪:

子曰:“参乎!(曾参啊),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是,我懂)”。子出(孔子出去了),门人问:“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孔子很显然藉与曾参的对话,把“道”的心法说给众弟子悟一悟。我们知道孔子是高境界的,只是这个曾参很可能不是个大根基之徒,明明告诉他“一以贯之”,竟然用了“忠”与“恕”二个概念来描述老师的道。如果白天知道了忠、恕二字的内涵,晚上死了都不后悔,这未免太小看夫子之道!

那么何为夫子之道呢?在“卫灵公篇”又有一段对话谈到“一以贯之”:

子曰:“赐也(子贡名),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你认为老师的见识是博学多闻而来的吗)”

对曰:“然,非与?(是,难道不是吗)”

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错了,我一以贯之)”

这儿可见夫子之“道”不是源于博学多闻。所以根本不是跟弟子谈做学问,真道无关乎学习。

从《易经・系辞》了解孔子之道

其实呢,想了解夫子之道,不从孔子所注疏的《易经・系辞》,恐怕难窥所以,《系辞上传》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说: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可见“道”乃天下之真理,真理的最大特色就是至简至易,越高的道愈简愈易,所谓大道至简至易,这就不难体会为什么孔子一再地说,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

那么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就是形容“得道”,懂修炼之道。而“而成位乎其中矣”意思就是说,只要得道,修道人返本归真的功夫下得够久,功够大,那么圆满得果位不就在其中了吗!

所以孔子一直鼓励读书人要立志求道,所谓“士志于道”(“里仁篇”)。教导弟子也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礼、乐、射、御、书、数)”(“述而篇”),前二项关乎修炼,解生死,后二项才是为人治学。

参考文献

〈儒道本是同根生(二)─谈孔子修炼的一生〉(正见网)。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来源:正见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