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2月9日讯】近日一则新闻《都得交!外媒:蒙古国民正捐钱、黄金乃至马匹助国家还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3日援引路透社报道,蒙古开始筹措偿还外债的资金。国民正在捐献自己的存款、黄金、首饰乃至马匹。
报道称:在即将到来的三月份,蒙古银行需要偿付价值5.8亿美元的债券。政府正就财政援助问题和中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然而,投资者们都担心,在限期内国家筹集不到这笔钱。
1月30日,蒙古著名经济学家奥索加拉夫·布乌克呼乌呼吁国民和商业组织帮助国家,自己也第一个捐款:1亿图格里克(大约4万美元)、10匹马和1个金戒指。
蒙古大呼拉尔(国会)的官员们紧随其后。一位议员把自己三个月的工资都上交给了国库。
据蒙古英文日报《UB POST》报道,按照偿付外债的计划,每个国家公民都必须参加捐款。捐款数额取决于年龄,8岁的孩子应该捐1000图格里克(约0.4美元),30岁以下人士应捐2.2万图格里克(约9美元),而这位经济学家建议50岁的人士捐款20万图格里克(约81美元)。
最近两年来,新兴国家债务违约的方式五花八门。最出名的当然是委内瑞拉、埃及、安哥拉等国家,他们使用的方式是货币加速贬值的方式来违约。当货币加速贬值的时候,居民手中的货币就快速失去购买力,而货币快速贬值的过程中必定伴随央行更加快速地印钞(这是货币加速贬值的原动力),这些加速印刷的钞票就进入了财政的口袋,结果将居民的购买力成功地转移到财政,然后财政用于偿还内债或外债。央行实际是采用对本国居民货币信用加速违约的方式缓解一系列债务问题。可这样做,往往会带来一国经济局势的恶化,进入恶性循环。因为央行加速印刷钞票还债,流通的基础货币数量就会飞速增长,通胀暴涨,政府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形成新的债务(财政缺口),结果陷入恶性循环。最近四年的委内瑞拉和上世纪后期的南美各国都采用的是这种违约方式。这是不归路。
另一种违约方式是直接赖掉国际、国内债务。阿根廷在2002年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在未与国际债权人协商的情形下,直接耍赖。对国内债务也不客气,对于居民和企业手中的外汇直接强制结汇(当时的阿根廷用了一个很好听、很有民族正义感的名字——去美元化),当居民和企业被动持有本币的时候,随着本币快速贬值,原来属于居民和企业的购买力大部分被赖掉了。随着本币汇率的暴跌,通胀暴涨,阿根廷的经济体系和货币体系岌岌可危。但阿根廷的命运比较好,2002年以后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不断上涨,阿根廷没有跌入更深的深渊。
上述两种方式,都非常可能让一个国家的财政体系和货币体系崩盘(货币进入博物馆),这是各国“先贤”摸索出的经验,巴西、阿根廷、津巴布韦和现在的委内瑞拉都是“活”教材。而大家在违约的方式上也不断创新:印度阿三哥首先发明新的违约方式,借助打击黑钱的名义,直接毁掉一些大额纸币的购买力。此时,一些人的收入无法合法化,当部分大额纸币被一些富人丢到河里或人迹罕至的森林时,印度央行就自然无需兑现这些纸币的购买力。蒙古国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号召居民为国家还债(不管怎么看,都有很大的强制性因素),也就有了上述的报道。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劳动得到了以图格里克表示的报酬,后来国家一看,债务问题无法解决,这些图格里克的购买力无法兑现,结果直接告诉你,必须将手中的图格里克拿回来,相当于您的劳动性质成为义工。
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新兴国家都在加印钞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看看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和M2增长率也就一清二楚,每一张加印的钞票,就是一张债务欠条,央行需要兑现它的购买力,对于央行来说就是债务。这决定未来无论内债还是外债,违约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
这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一个“滑稽的时代”。因为货币代表的是信用,是契约,信用本身就是时间的概念,不能改变,因此成为人们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媒介。而很多政府发行的信用纸币可以随意违约,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货币(仅仅是银行券),自然就形成这个好笑的时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