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唐英雄榜】大唐文学宗师─永兴公虞世南(williamhill官网 )

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历史系列文章之七

 2016-11-26 0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贞观年间,明君贤臣同心合力打造了大唐盛世。(绘图:williamhill官网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他的祖父虞检,是梁代始兴王咨议。其父虞荔,是陈代太子中庶子,都有尊贵的名望。其叔父虞寄,是陈代中书侍郎,因为没有子嗣,就以世南为继嗣的后人,因此世南取字伯施。(注1)他自幼以文学著称,不仅是一代文学宗师,也是著名书法家。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勤学苦读,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虞世南精思不懈,有时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他又与和尚智永同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王羲之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其精妙真传。他的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据《全唐文》记载,虞世南“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晋王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杨广就命令使者去追他们。隋大业元年(605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唐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随军的虞世南被窦建德抓获,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唐贞观七年(633年),虞世基转任秘书监。唐太宗曾令虞世南写《列女传》用来装屏风,当时没有底本,虞世南默记刻写没有错一个字。(注2)有一次太宗出行,有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太宗说:“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书。”

虞世南文章婉缛,文辞婉曲繁富,其书法更堪称一代大师。唐太宗称他有五绝,五个天下第一。其中博学天下第一,品德天下第一,书法天下第一,文章天下第一,正直也是天下第一。(注3)唐太宗即位为帝时,虞世男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还乡,未被批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唐太宗得知他的死讯后“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諡号文懿,还把他列为24位开国功臣之一,其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之上。虞世南编有《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


大唐文学宗师──永兴公虞世南。(网络图片)

命运坎坷恪守孝道 甘愿替死兄弟情深

陈朝天嘉年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去世。当时世南年幼,他因悲哀过度瘦损得几乎受不住丧服。陈文帝知道虞荔的两个儿子博学,常从宫廷中派出使者到他们家里去扶助卫护他们。世南居丧期满,被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他的叔父虞寄被陈宝应捕获,在闽、越一带,世南虽然已除去丧服,却还是布衣蔬食。到太建末年(582年),陈宝应战败,虞寄得以生还,才令世南脱去布衣吃肉食。

至德初年(583年),陈朝灭亡,世南与世基一起到京都长安,那时隋炀帝杨广还在做晋王,听到了他们的名声,隋炀帝与秦王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世南就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了。杨广命令使者去追他们,大业初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那时世基已经非常显贵,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隋朝灭亡,宇文化及反叛杀君,世基由于任内史侍郎,也将被杀,世南抱持着世基痛号悲泣,请求让自己替兄受死。宇文化及不接受他的请求,世南因此悲哀得瘦损异常,形销骨立,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行为。世南后来随化及到聊城,又被窦建德抓获,授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剿灭窦建德之后,世南被授为秦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同掌管诏告文翰。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后,升任世南为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之时,世南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太宗下诏不仅不许他辞官,反而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世南坚决推辞不受职,被授任为秘书少监。贞观七年(633年),世南转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器重他的博识,常常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间隙,召世南在一起谈经论史。世南虽然容貌柔弱得像是受不了衣衫,但志性却刚烈,每每谈到古时先代帝王为政的得失,必定诚心以正言相劝诫,对当时的政事多所补益。太宗曾对侍臣说:“朕借闲暇的时间与世南商讨古今政事,有一个字的差错,未尝不惆怅恼恨,他恳切诚挚到这种程度,朕用他用得好啊。群臣都像世南这样,天下还愁有什么不能治理。”(注4)

高标逸韵名诗传世 勤奋劝学造诣非凡

虞世南身为朝廷重臣,但却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唐太宗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有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此时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一首名传千古的五言律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虽然成就非凡,仍然刻苦勤学,并着有《劝学篇》。他在《劝学篇》中说:“自古贤哲,因为勤学而立名。如果不学,就终身默默无闻了。况且会稽山的竹箭,湛卢宝剑的断割,不扎束它的箭羽,不淬炼而磨砺它,永远看不到它是可用之材啊。王羲之说:‘耽玩之功,积如邱山。’是说耽溺玩乐的时间,积累下来就象山一样。张芝学习书法,一池子的水都变黑了。我有学习张芝书法的雅趣,寻求它的真意,不曾想知道他的形体容貌,感觉体质内有凝滞。学习贵在志意专精,必有心诚感应。我半夜的时候,就梦到吞了一支笔,睡醒觉之后,好似笔还在胸膛。还有一次不是真的睡着了,看到张芝指着一个‘道’字讲解用笔体法,这就是根源了。足以明白至诚可以感应神灵,至信可以得到验证。”他认为自身不能通灵感物的人,是不能与其谈道的。道,是通过学而达到的。终日饱食,却无所用心,那离道的距离太远了。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虞世南的书法作品。(网络图片)

由于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受其亲传,深得其神韵。为了学习书法,他曾把自己关在楼上,业成方才下楼。写过的废笔足足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练完字,在入睡前还用手指划着肚皮或床单,琢磨字的气势结体。日子长久,被单也划穿了。酷爱王羲之的唐太宗对虞世南也十分敬重,更是把他为书法学习的对象。相传唐太宗的书法只要有“戈”脚的字他都写不好,有一次他要写一个“戬”字,唐太宗一看到右边的“戈”字就心凉了一半,突然心生一计,就把“戈”部空了下来,然后召来虞世南来补上“戈”字。写好后就很得意的拿去给大臣魏征看,魏征说,圣上之书惟“戈法”逼真。唐太宗一听大笑一声,赞叹道:还是你有眼力。虞世南的书法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

正言相劝辅佐明君 力阻厚葬两次上书

唐贞观八年(634年),陇右山崩,大蛇多次出现,山东及江淮多次遭大水。太宗以此事问世南,世南回答说:“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问这件事,伯宗回答说:‘国家主宰山川,所以山崩川竭,君王因此不奏乐,穿素服,乘坐没有花纹的车、撤去音乐、出宫住宿、太祝陈献币帛用来祭祀神灵。’梁山,属晋国主宰,晋侯听从了伯宗的话,所以没有受到危害。汉文帝元年(前179年),齐、楚一带二十九座山同一天崩裂,洪水大肆泛滥,汉文帝命令郡国不要来进贡,对天下广施恩惠,远近欢乐和谐,也没有成灾。后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御座上。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出现在齐地,经过市区进入朝廷。蛇应当在草野之中,但它进入市区朝廷,所以可以认为是怪异的。如今蛇在山泽出现,深山大泽自然有龙蛇,也不足为怪。再说山东多雨,虽然合乎常规,然而阴雨连绵过久,恐怕有冤狱,应当审断关押的囚犯,或许可以符合天意。况且妖邪不能制服道德,只有遵循道德可以削减突发的事故。”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因此派使者救济饥民,审理官司辨断冤案,多有赦免宽恕。(注5)

后来有一颗彗星出现于虚、危宿之间,经过氏宿,一百多天才消失。太宗对群臣说:“天上出现彗星,是什么妖邪呢?”世南说:“过去齐景公时有彗星出现,景公问晏婴,晏婴回答说:‘凿池沼怕它不深,兴建台榭怕它不高,施用刑罚怕刑罚不重,因此天上出现彗星来警诫您。’景公害怕而遵循道德,过了十六天彗星消失了。我听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不遵循道德义理,即使获得麟凤,终究是于事无补,但政事没有过失,即使有灾星,也于时无损。希望陛下不要因功高而自以为了不起,不要因太平久了而骄傲松懈,始终如一,即使出现彗星,也不足为它忧虑。”太宗神情严肃地对他说:“我治理国家,确实没有齐景公那样的过失。但我才二十岁就发动义兵,二十四岁平定天下,不到三十岁就居于帝位,自认为夏、商、周以来,治理乱世的君主,没有人达到这样的。再拿薛举的骁勇,宋金刚的凶猛,窦建德横跨河北,王世充占据洛阳来说,在那个时候,够得上是劲敌,都被我擒获。到遭逢家难,又决定安定社稷,于是登上帝位,降服北方的异族,我颇有些自傲的意向,以此轻视天下之士,这是我的罪过。上天出现变故,确实是为这吗?秦始皇平定六国,隋炀帝富达四海,骄奢淫逸,一个早上就灭亡了,我又怎么能够自骄呢?想到这里,不觉由此警惕震惊。”后来,太上皇李渊驾崩,太宗命依汉高祖的坟墓规模,隆重安葬。期限紧迫,劳民伤财。虞世南先后两次上书,力陈厚葬之弊,劝太宗“安于菲薄,以为长久万代之计。”终于使太宗缩小了陵墓的规模。太宗因此越发亲近礼敬虞世南。

一代宗师德高望重 君臣一体感召后人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世南又上表请求辞官归居,太宗格外开恩应许他,仍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禄赐、防门合并同京官职事。不久虞世南去世,时年八十一岁。太宗在别室为他举哀,哭得非常悲恸。赐给棺木,让他陪葬在昭陵,赠礼部尚书,赐谥号文懿。唐太宗在写给魏王李泰的信中说道:“虞世南对于我,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他提醒和纠正我的遗漏和过失,一刻都不曾忘记。他实在是当代名臣、人伦道德的榜样啊。过去,我有一点成绩,他必定加以肯定,我有一点小过失,他必定冒着触犯我的危险毫无保留地指出来。现在他去世了,国中再无这样的人了,这怎不让我痛惜。”(注6)不久,唐太宗作了一首诗,凭借古人的事迹来发表感慨:“钟子期去世之后,伯牙失去知音,再也没有弹过琴。我这首诗,又写给谁看呢?”于是唐太宗让褚遂良把诗拿到虞世南灵帐外诵读并焚烧,可见他哀痛之深切。几年后,太宗夜里梦见世南,仍像平时活着一样。第二天,太宗下令说:“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朴完备,文章是辞赋的宗师,早晚尽心,志在忠益。忽然去世,转眼过了几年。昨因夜梦,忽见其人,并且进谏直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他留下的美德,很增悲叹,应当供给冥钱,申明朕的思旧之情,可在他家设五百僧斋,并为他造天尊像一座。”(注7)太宗又下令将虞世南和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等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画在凌烟阁内,作为永久的纪念。

注1.《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注2.《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七》: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注3.《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七》: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

注4.《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太宗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注5.《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太宗以为然,因遣使者赈恤饥馁,申理狱讼,多所原宥。

注6.《全唐文・卷九》:虞世南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过,无日暂忘。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诤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注7.《全唐文・卷九》:故礼部尚书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纯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存忠益,奄从物化,忽移时序。昨因夜梦,倏睹斯人,兼进谠言,有若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用悲悼,宜资冥福,申朕思旧之情。可即其家斋五百僧,造佛像一躯。

主要参考文献:

刘昫等,《旧唐书》,后晋

吴兢,《贞观政要》,唐

王溥,《唐会要》,宋

欧阳脩等,《新唐书》,宋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清

蔡东藩,《唐史演义》,民国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