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何禁城里的文渊阁建筑如此与众不同?(williamhill官网 )

 2013-07-04 13:3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07月04日讯】位于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是老北京中轴线的最高峰,从万春亭举目向南眺望,紫禁城的建筑全部是红墙黄瓦,一片金碧辉煌,惟有文华殿后面的文渊阁顶部覆盖的是黑琉璃瓦。为啥紫禁城里的建筑只有文渊阁如此与众不同呢?

皇家宫殿建筑“红墙黄瓦”彰显“至高无上”

我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在古代建筑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从屋顶、台基、面阔间数、斗栱、纹饰到宫殿的颜色等,都有严格的高下之分。比如屋顶的式样按等级次序有: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而且还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的屋顶等级高于单檐。重檐庑殿式高于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等。紫禁城作为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红墙黄瓦”更是其建筑等级“至高无上”最主要的标志之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黄色。自唐代始,黄色被规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明清两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宫室、陵墓及奉旨敕建的坛庙才能准许使用黄琉璃瓦。古人认为,五行与五色和五方是联系在一起的,木火土金水与青赤黄白黑和东南中西北相对应,黄居中间,故以之象征为帝王所重视的“中正”、“中庸”、“中和”之德;同时以之象征帝王位居中央、统摄天下。

古代帝王以五色土筑社稷坛,东方铺青色土,南方铺赤色土,西方铺白色土,北方铺黑色土,中央覆盖黄色土。分封诸侯时,到坛前举行仪式,封于某方,即从坛上取某色土一把,授予新封诸侯。中央的黄色土是万万不可授人的,因为它是皇权的象征。

建于乾隆时期的藏书楼文渊阁,尽管地处紫禁城皇宫里面,但它不同于故宫的其他宫殿建筑,是专门为庋藏《四库全书》而建的。《四库全书》编纂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选派了《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纪昀(字晓岚)和陆锡熊为总纂,陆费墀担任总校。由于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共编入各类书籍3500余种,共计7.9万余卷,装订3.6万册。总计有230万页,9.97亿字,从全国各地保举、经考试录用了3800余名落第举子以毛笔正楷抄写了七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最后一部抄成,共用15年的时间。对于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来说,防火自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即使位居紫禁城内亦不可“红墙黄瓦”。

文渊阁之名始于明代

文渊阁之名始于明代,其阁亦始建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此即文渊阁建阁之始。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仿南京已有规制营建紫禁城,也建有一处文渊阁。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故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及其所藏书籍皆被付之一炬;北京皇宫的文渊阁也随著明王朝的灭亡,在明末战火中被毁。

文渊阁的功用早期主要是藏书、编书,《永乐大典》即在南京宫中文渊阁编纂而成。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年)下令修书,因初稿“尚多未备”,遂于三年(1405年)谕令重修。永乐六年(1408年),《大典》书成之后直接贮藏于文渊阁。

在承载藏书、编书功能并用作“天子讲读之所”的同时,文渊阁还是阁臣入直办事之所,并逐渐演变成为秘阁禁地。明初,朱元璋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定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各一人,于翰林及六部官员内择取。明成祖朱棣继位,“命侍讲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文渊阁因此而有内阁之称,杨荣等人也先后升迁至大学士之职。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建造翰林院之后,文渊阁作为大学士等官员专门的入直办事之所,“凡入内阁,曰直文渊阁”。

清代在政治制度上多沿袭明制。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廷改内三院为内阁,分设翰林院,“以大学士分兼殿阁,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凡四殿二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复设内三院,撤翰林院。康熙九年(1670年),再撤内三院,复内阁、翰林院,其殿阁职衔仍沿顺治十五年之制。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中和、保和、文华、武英四殿,文渊、东阁二阁未为划一,其中和殿名从未有用者”,因裁中和殿而增体仁阁。

此后,三殿三阁大学士成为定制。但其中的文渊阁却始终有其名而无其实,即虽设有文渊阁大学士之名,却并无文渊阁之建筑。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于是,自清初以来一直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文渊阁终于得以动工兴建。

黑琉璃瓦为顶寓意“以水克火”

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渊阁仿效天一阁的规制正式动工,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

天一阁是明嘉靖十一年进士范钦退休后,在家乡宁波建立的一座私人藏书楼,文渊阁虽沿袭了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但在规模和形式上又进行了“皇家风范”的改造。其构造为水磨丝缝砖墙,深绿廊柱,菱花窗门,歇山式屋顶,上覆黑琉璃瓦,而以绿琉璃瓦镶檐头,营造出皇家藏书楼典雅静谧肃穆的气氛。阁前还开凿方池,池上横跨石桥,池中引入金水河水,阁后则叠石为山,阁东侧碑亭内石碑以满、汉文镌刻乾隆帝所撰《文渊阁记》。

此外,文渊阁与天一阁最主要的差别还在于天一阁是上下两层,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层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一个夹层,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既节省工料,又方便实用,便于贮书。

按照古人的“五行八卦”之说,“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是代表水的。文渊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所建的楼阁,书忌火,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而窗柱等不饰红金等暖色也有这一层“取吉避灾”的用意。

而且,关于藏书阁的命名,也有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乾隆皇帝曾从文化上赋予其不同寻常的深层涵义。除紫禁城中的文渊阁沿袭明代之称外,其他三阁均由乾隆帝分别命名为文源、文津、文溯。此即“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义者,盖取范氏天一阁之为”。也就是说,以文渊阁为代表的内廷四阁之名,皆取法天一阁,体现了以水克火的理念。

他还“以水喻文”,阐发了“文之时义大矣哉!以经世,以载道,以立言,以牖民,自开辟以至于今,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以水喻之,则经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派也、支也、流也,皆自源而分,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经而出。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

来源:北京晚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