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古代科技令人拍案惊奇(williamhill官网 )

 2013-07-03 08: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敦煌 雨中耕作图 (唐)

【看中国2013年07月03日讯】一提中国古代科技,人们自然就能想到指南针丶造纸丶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等。从目前的发现来看,中国古代科技相当发达,发达的程度与当代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今天。只是,四大发明之类因为流传下来了而被人所认知,还有许多发明与技术鲜为人知,有的被发现了也成了难解之谜。

公元二世纪的汉代熨斗

现代电熨斗是美国人在十九世纪末发明。不过,早在公元二世纪的汉代中国人就已开始使用熨斗了。据《青铜器小词典》介绍,汉魏时期的熨斗是用青铜铸成,有的熨斗上还刻有「熨斗直衣」的铭文。

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徵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熨斗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丶「金斗」的。「金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

熨斗在古时也被称为钴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有两篇《钴鉧潭记》丶《钴鉧潭西小丘记》,地名里面还可以看到熨斗陂丶熨斗镇丶熨斗台丶西熨斗街,都是因为熨斗使用得早丶用得广泛所致。另外,晋代的《杜预集》上还写道:「药杵臼丶澡盘丶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由此可见,熨斗已是那时民间家庭普遍的用具。


超精密的钻孔打磨技艺

5300年前的人类玉器上打孔的钻头仅有0.07毫米

考古专家在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丶距今约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址发掘出土一整批的玉器。凌家滩出土的玉人(身高7.7厘米丶肩宽2.1厘米丶厚0.8厘米)双臂各带6个玉环,腰间饰三斜条纹的腰带,玉人背後有一隧孔,这个隧孔的制作是经过7道工序才钻出来的。隧孔打法十分科学,它先是在两端打出直径0.07毫米的竖孔作定位,然後再斜钻贯通。这种钻法常见於现代人过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而五千多年的凌家滩先民就已惯用,古人的智慧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见管钻时的玉芯至今还留在管孔内,经测量,玉芯的直径只有0.05毫米,说明当时用来钻玉的管钻直径加水和琢玉砂的最大直径不超过0.07毫米。谁也不敢相信5300年前的人竟能用直径不超过0.07毫米的钻头在玉器上钻孔打洞。


高精密度的现代车床机械装置的运用

先人高超的技艺令人震撼,一些玉器的硬度达到7度(最高8度),孔壁上摩擦痕迹规整丶平行,这必须得由钻头高速旋转,而且有琢玉砂均匀附着才可能形成。它们充分说明当时的切琢工具非常锐利,同时也拥有高速旋转的传动机械,就像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高精密度的车床等一类机械装置。否则,绝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凌家滩出土的一枚指甲盖大小的玉喇叭,高1.3厘米,口径1.7厘米,口壁厚0.09厘米,底径0.9厘米,底厚0.1厘米。底部中心有一单面钻孔,壁有砣切磨痕。喇叭壁薄如纸。现在,它被裹在棉花里,没人敢去称它的重量,怕弄碎了这无价之宝。


玉双连壁

玉双连壁,外径11.2厘米,内径2.9厘米,厚0.5厘米。从两环之间孔壁观察,应是先打孔然後穿线切割,外环边有四个对称的小孔。

2000年前青铜利剑惊世骇俗


越王句践剑

多年前,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发现了一把剑身刻着一行鸟篆的「越王句践自用剑」。令研究人员好奇的是:古剑埋了两千多年为什麽没有生锈,依然锋利无比呢?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句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於剑身上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炼十分不易。而且铬还相当耐高温,熔点大约在摄氏1907度。

越王剑是不是稀有的宝剑,碰巧被镀上了铬呢?新发现证明,古代青铜剑的冶炼工艺已经相当高超和普及。

199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内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公分,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结构致密,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丶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刃部中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
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18层纸。


铬盐氧化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先後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事实上,早在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秦代的高超「形态记忆合金」术


记忆合金剑

关於秦剑,还有一个令世人惊叹的科技奇迹: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第11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把「记忆合金剑」。这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程度超过了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後,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俑坑里。

中国古代科技的启示

秦代的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达到了臻於完美的高超境界,令当代人匪夷所思。秦始皇兵马俑的制造过程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在秦始皇正陵寝周围的土地上发现高度的水银反应,而《史记》中记载,始皇陵浮於水银河之上,这一技术甚至是现代的科技也无法达到的。

当代有科学家研究「量子计算机」,发现这种大量平行运算的观念早已出现於中国的「围棋」之中,而西方的西洋棋是没有这种观念的。

其实,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易经》通过传教士传入西方世界,易经就已经在改变西方人的哲学观丶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首先影响启发了莱布尼兹发明电子计算机的思维。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创造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定律得自《易经》的启发。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用中国易学治理国家起了富国强兵的效应。

英国的巴克特甚至认为:「人们发现传统的西方关於现实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科学事实。而同时,我们的几位科学巨匠认识到,古老的《易经》令人惊异地接近了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生命的秘决同《易经》十分相似,64个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64个DNA密码子。」

中国当代一些生物研究者,也持相同的观点,发现遗传密码的许多密码的规律也在六十四卦之中,太极图就是全部生物界的遗传密码。一些天文学家更发现,太极图就是全部与八卦的变化相符的生命遗传密码。

这使得许多科学家思考,古代并不意味着落後,「为何古代中国人有这种现代人欠缺的智慧?」考古发现表明,古代的文明与今天不同,古人走的是与今天完全不一样的科学之路。一种文明失落了,那种科学只剩下了残片供後人遐思。现代一些理性的科学家也渐渐认识到中国古代科学之路的迥异与超常,而开始着手研究古老中国的科学。中国传统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兴起,古老的文明和智慧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虔诚的追寻者开启。

 

来源:新三才综合报道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