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和日本本周开始正式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举行谈判。亚洲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向开放市场、消除贸易壁垒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周二(3月26日),中日韩自贸协定(FTA)的第一轮谈判在首尔正式启动。此轮谈判为期三天,三国代表将讨论自贸区谈判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和谈判方式等问题。
据报道,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将出现一个总人口15亿,贸易规模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之后的第三个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其经济产值将占全世界的20%。据法新社报道,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但近期以来中国尤其主动地推进会谈,以应对美国积极重返亚太地区的战略。
市场的诱惑与竞争
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东亚经济问题专家希尔伯特(Hans Guenther Hilpert)指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这几个国家就能进入本国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市场,同时会使有关国家在遭遇贸易壁垒时得到更多保护。但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来自另两个邻国的更多竞争。
例如韩国和日本的农业得到政府的大量补贴,而中国的大米、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的成本要低得多,一旦市场开放,日韩农产品价格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因此韩国和日本的农民会竭力反对。
除此之外,“可以想象,日本和韩国的建筑业不愿看到中国的建筑商带着自己的工人来承包建筑工程。此外工业产品方面,中国企业也会担心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在技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领域,日本和韩国产品更有优势,包括钢铁、机动车制造和电子工业。如果日韩产品涌入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将遇到困难。”
给自己创造更多选项
目前全球有多个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会谈在进行中,包括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参与国包括日本,但没有中国和韩国;欧美同时推动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此外一个由东盟、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也在酝酿中。希尔伯特认为,"各国都给自己保留尽可能多的选项,作为一种再保险-这个谈不成还有别的。"
反观作为全球性的贸易会谈,目前来看多哈回合似乎是失败了。工业国家和门槛国家之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分歧难以弥合。但希尔伯特指出:"恰恰因为有这么多的自贸谈判同时在进行,一种地区性贸易联盟的趋势,同时也是贸易闭关的危险,或许反而能让各国冷静地认识到,一个多边的全球性的贸易协定对各方都是最有利的。"
据媒体报道,中日韩三方已约定今年将举行三轮谈判,第一轮在韩国首尔,后两轮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行。中日以及韩日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双边关系并不融洽这一背景,无疑将给自贸谈判增加难度。希尔伯特表示:
“从国内政治角度看,让本国民众接受贸易方面的让步当然很难。但事实上这几个国家都尽量让政治和经济分开。去年中日韩签订了三边投资协定,就是一个例证,说明抛开政治就经贸议题对话是可能的。或许三国在自贸协定上也能做到这一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