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中国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需要创造哪些条件,才能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呢?
若论中国的学术史,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史并不长,但是中国学术史之悠久与任何国家相比都不遑多让,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中华民族至今仍然站在那个时代的巨人的肩上。
中国的学术发展两千多年来虽未长期中断,但遗憾的是,中国大批学人开始在现代科学上下功夫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在这一方面,中国大学与年轻的美国大学相比,都只能算是后辈。这也就难怪许多中国学子都争先恐后地到美国来深造。
现在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若干所”也许不好说,但是中国几十年内建设一两个世界一流大学的能力也许还是有的。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博士表示,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
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表示,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师资,中国博士生导师十分缺乏。
“中国研究生的教育最缺的就是博士生导师。现在中国在数量上2010年是全世界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国家,5万多个博士学位,已经超过了美国。在量上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了。但在质量上与欧洲和美国这些先进国家有相当的距离。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第一个是师资缺乏,据我所知中国很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自己根本就没有博士学位,中国最初开始是1984年博士学位只授予了18个人。现在好几万了。博士的数目膨胀了。”
冉教授表示,中国多数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设备距离一流大学差得太远。
“第二个就是设备问题,特别是在理工方面设备还是差。除了少数几个重点大学像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南京大学,除掉这几个重点大学以外,其他大学的设备,特别是理工科的设备跟重点学校比起来还是差。”
冉教授表示,片面以论文数量来衡量学术成绩,从而导致学风日下,这也是中国高校的一个严重问题。
“第三,中国的研究特别在对导师方面非常注重出版论文的数量,结果有不少的教授出版的东西有抄袭的问题,这一点在中国是相当严重的。”
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校长都说,“崇尚学术论战”是建设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条件。对此,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所谓学术论战,应该就是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国外学校校长的讲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们所谓的学术辩论是在学术上面有不同的学术的观念,就是有比较独立的学术见解。可能跟别人不一样,可能在某一个学术领域里面,在同一个学校里面,他可以有几种探索方法或者有几种理论、有几种研究方向。学术辩论有不同思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思想、研究思想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的碰撞。”
谢博士表示,中国许多大学忙着“创收”、搞钱,这是没有办法成为一流大学的。
“中国大学现在来说要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不光是清华大学,其他大学也好,缺乏的是一个专心一致地办学,就说你这个办学是心无旁骛。专门就是注重教育,我就是教育别的东西我不做。首先一点学校少搞或者不搞生意。你的老师、教授都不应该过多地去参与校外的这种赚钱的东西。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应该放在赚钱上。”
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上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谢博士表示,只有教授治校才能实现“教师为本”。
“什么叫教授为本,就是教授治校,让教授充分地发挥他们活跃的学术思想,使他们敢于冲击一些旧的理论;敢于冲击世界一流的目标。中国不是教授治校。要做到教授以他们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学术理念来治理学校、来教育学生。学校老师的思想要真正的解放。有没有这个肚量,就是美国人所说的多样性(Diversity)和宽容(Tolerance)。”
在2010-201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排名第58。
对此,张闻选博士谈了一个观点,未必所有人都赞成;他说,这与中国的国势还没有强起来有关。
他还说,再过10年,清华大学说不定就进前十名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胡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